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提出,建立健全配额总量管理制度。合理确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建立健全储备配额调控机制。建立同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相衔接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制度,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试点实施配额总量控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预留发展空间。分阶段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按照“降门槛、扩类别、增种类”的推进方式实施市场扩围。自2026年起,石化化工等高载能行业、数据中心的纳管门槛降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水上运输业的纳管门槛降至年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自2028年起,年排放1万吨及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高等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纳入市场管理并逐步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研究氧化亚氮、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市场管理。
为全国碳金融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广东经验”。
将加快培育和发展航运领域新质生产力,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统筹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
涉煤电油气等基础能源和钢铁、水泥、石化等原材料以及交通等重点领域。
如何降低SAF的采购成本,建立各方共担的机制,是参会的各国航空公司讨论的重点。
这些变化如何影响CBAM的实施准备?中企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