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个人消费贷贴息:让有意消费变有力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8-18 16:41:41 听新闻

作者:张宁    责编:蔡嘉诚

每贴息1亿元,理论上有望带动100亿元新增消费贷款,进一步触发“银行放贷—企业接单—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

(本文作者张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馨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

近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这一政策精准落在提振消费的关键节点,推动“有意消费”转化为“有力消费”,形成规模消费的拉动势能。

从政策背景来看,当前我国消费市场面临“需求提振”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诉求。一方面,2024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3.4%;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升级类供给持续发力,由于市场惯性和人群特征等明显,在消费者进行消费升级过程中,信贷成本成为一部分人的考虑因素。在此形势下,此次政策正是对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振消费”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内需”要求的具体落地。作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关键配套措施,与家电以旧换新、文旅消费券等政策形成互补——直接降低消费信贷成本,覆盖更广泛收入群体,尤其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升级类消费形成精准撬动。

该政策在设计上亮点颇多。

其一,采用“基础+重点”的覆盖模式,支持范围广泛且精准。贴息范围既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小额支出需求,又重点聚焦于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这种全面与重点结合的模式,兼顾了消费的普遍性与结构性需求。以文化旅游为例,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4》,2024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达1128元,近程省内旅游游客占全部国内旅游客流的74.9%,国内旅游客流随距离增加而减弱特征明显。政策实施后,若消费者通过消费贷规划家庭旅游,可节省利息,有望推动长途、品质消费需求释放。

其二,贴息标准科学合理。年贴息比例设定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这一比例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平均水平的1/3,它既保障了财政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撬动金融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又避免了因过度贴息导致市场利率无序波动,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同时,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省级财政承担10%,既体现中央提振消费的决心,又给予地方灵活空间。各地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从而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提升政策实施效果。

其三,在刺激消费的同时,政策也对相关行业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每贴息1亿元,理论上有望带动100亿元新增消费贷款,进一步触发“银行放贷—企业接单—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相关的消费行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能力,政策实施将间接促进就业,形成消费与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