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连日来,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继续呈下降趋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官方信息发现,自8月13日至8月16日,佛山基孔肯雅热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低于百例。
具体来看,8月13日,佛山市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96例;8月14日,这一数字降至84例;8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为66例;到了8月16日,新增确诊病例进一步减少至52例。
佛山市是今年以来国内最早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的地区。此后,佛山“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潜伏期为1-12天,3-7天较为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多为轻症,对症治疗即可。由于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暂未发现人传人病例,因此遏制疫情传播的重点在于防蚊灭蚊。
在整个广东省,8月17日广东省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8月10日0时至8月16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83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病例分布在佛山644例,广州85例,湛江22例,深圳、惠州各16例,珠海10例,潮州9例,东莞7例,清远5例,中山、云浮各4例,江门、梅州、河源各2例,肇庆、阳江各1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表示,广东省各地持续开展以控制蚊媒密度为主的防控工作,近期疫情态势总体平稳。但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处于蚊媒活跃期,叠加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劲。
“蚊子工厂”每周培育500万只绝育雄蚊
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药物。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症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治疗发烧和关节痛。
驱蚊产品需求大,“以蚊治蚊”应用推进中。
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全市设置的447个监测点,不合格的监测点中高密度有9个,中密度有45个,低密度有1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