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润正式入主康佳(000016.SZ)后,8月18日康佳股价上涨2.63%至5.47元/股。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华润入主将使康佳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也将有助于康佳嫁接相关资源,但是新管理层仍会面临挑战,主营业务扭亏难度不小。
康佳专业化整合发布会近日在深圳举行,康佳正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的业务单元。康佳集团董事长邬建军代表新一届管理团队发言称,康佳将依托华润集团的支撑,向主业突出、技术领先、治理现代、效益卓越的方向努力。康佳当天还与重要合作伙伴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8月14日晚,康佳发布关于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并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拥有华润背景的邬建军当选康佳新任董事长,并担任康佳法定代表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康佳新一届董事会和高管中,有华润背景的人员较多。在康佳6名非独立董事中,有华润背景的人员占了4名,邬建军原是华润医药董事长,余惠良原是华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宋清曾任华润健康集团董事长、现任华润集团业务单元兼职外部董事,孙永强现任华润集团业务单元兼职外部董事、华润医药集团董事;原康佳的人员占2名,曹士平为康佳原总裁,叶兴斌为康佳原董事、现任康佳职工董事。
在康佳5名高级管理人员中,有华润背景的人员占2名,康佳的原人员占3名。董敏认为,这样的人员安排既有利于康佳保持经营连贯性,也有利于嫁接华润的资源。
康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以消费电子(覆盖彩电、白电、厨电等全品类家电)为主业,近年也在发展半导体业务。为推动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今年4月,华润与华侨城签订康佳股份无偿划转协议,7月双方完成股权变更过户,康佳的实际控制人由华侨城变为华润,最终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据康佳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康佳归母净利润亏损3.6亿~5亿元,消费电子业务所处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效益化产出。
GfK中怡康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润入主康佳将带来几方面影响:一是产业协同,康佳的家电产业和华润的零售渠道可以相互借力;二是康佳的资本和财务结构将会改善;三是康佳将更加聚焦主业。
全球及中国的彩电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且上游液晶电视面板行业集中度提升、控产稳价,作为下游彩电终端企业的康佳利润承压。
彭显东认为,通过推广超大尺寸、MiniLED背光等高附加值产品,彩电企业才能提升盈利。随着AI技术的应用,彩电、白电与智能家居的融合也在加深。华润入主后,如何提升康佳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及加快康佳国际化进程仍是重中之重。
本周科技重点主要围绕在腾讯、京东等财报上。
华润成为康佳新的大股东后,首先将有助于缓解康佳资金和信用的压力。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和22.9%,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0.8%。
如何加快康佳的技术创新、新业务拓展和机制变革将是华润需要思考的课题。
估计下半年家电以旧换新支持资金大约300亿元。有商家建议,希望能解决经销商垫资兑现时间较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