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正式发布。此次上榜的深圳企业共有9家,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创新、大族激光、顺丰、神州数码、欣旺达、华大基因,涵盖了通讯、数字科技、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等领域。
这是《财富》第二年发布中国科技50强榜单。华为、腾讯、比亚迪、神州数码、欣旺达是继2024年后再度上榜,大疆、大族激光、顺丰、华大基因则是首次入选。
榜单对入围的深圳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华为作为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在通信领域其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15%,位列全球第一,昇腾产品在部署DeepSeek大模型时,单卡推理性能达到全球纪录水平;比亚迪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427万辆、海外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并通过技术输出和构建新能源生态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腾讯在数字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全球领先,截至今年3月底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8.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4.6万件。
今年入榜深圳企业的发展轨迹与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如华为、腾讯属于“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 等核心集群,比亚迪、欣旺达深度融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万亿级产业生态,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则在低空经济、空天产业等新赛道持续巩固市场地位。“政策图谱—产业落地—企业成长”的轨迹,推动深圳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
买股票总惦记找有 “护城河” 的公司,比亚迪的股价却像揣了弹簧——2020-2022年靠DMI混动卖爆翻3倍成新能源龙头,2022年因缺新亮点遇冷,2024 年又靠降价、DM5.0和海外冲量回暖,2025年再因销量、政策调整跌22%。有人吐槽它智能弱、降价坑老车主,也有人看好它成本低、海外潜力大,其实它的 “护城河” 藏在三处:427万辆年销量摊薄成本,75%零件自研(电池比买宁德时代便宜15-20%);11万工程师专搞实用技术(刀片电池穿刺不炸、DM5.0混动百公里油耗仅3.5升);靠 “迪链” 玩转供应链,现金流比同行抗打。更关键的是,它的利润 “发动机” 在海外——欧洲卖一辆车赚4万,是国内3倍多,2025年销量已超特斯拉,匈牙利工厂投产后还能省关税。估值上,DDM看略贵,动态估值却被低估,现在估值不算贵,但要等合适的入场点。
华为位列23,腾讯排在31。
贝莱德在未来12个月尤其看好由 AI 驱动的美国大型科技股。
比亚迪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3712.8亿元,首次超越特斯拉半年收入。
今年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也强调,不拉踩同行是比亚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