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杭州市中小学新学期将全面开展AI通识课程教育

杭州网 2025-08-23 11:04:34 听新闻

责编:张瑜

杭州市将在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

8月22日,杭州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培训活动在杭州市春晖小学举行。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锋现场发布两个文件,分别是《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

从本学期开始,杭州市将在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杭州出台两份文件

依托“数字浙江”建设先发优势培养未来型人才

杭州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数字浙江”建设的先发优势,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锋介绍,近年来,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四项工程,累计创建智慧教育示范校439所、数字教育创新校54所、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15所。

蒋锋介绍,《纲要》的编写体现以下三个原则: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地方特色和体现贯穿融通。不仅要确立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还要着力构建适应智慧社会的人才能力培养框架,为培养未来型人才奠定基础。在保障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将杭州产业特色、家乡风土人情等融入课程实施过程,形成特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家乡建设实践相融合,增强数字化建设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杭州市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则围绕“意识与思维、知识与技能、育人与教学、研究与发展、伦理与安全”五个维度构建,引导教师辩证看待技术价值,提升智能工具应用能力,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全方位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

将产业特色、风土人情等融入人工智能教学

据悉,从本学期开始,杭州市将实施AI时代的“未来学生”培育行动和AI时代“未来教师”培养行动,积极推进AI时代的“未来课堂”和“未来学校”的学校建设,构建“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双轮驱动的行动体系。

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信息科技教研员李伟对两个文件进行了细致解读。《纲要》共分7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课程保障。

根据《纲要》建议,在课程安排上,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课程实施形式,可通过主题项目周等方式开展集中性授课,也可以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与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设计开展课程。

《纲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做出了明确建议。

比如小学第一阶段(1~2年级),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校园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能与人工智能设备进行简单互动,知道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人工智能,在智能设备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规范和道德,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第二阶段(3~4年级),能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恰当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源,设计、创作简单作品等。

第三阶段(5~6年级),能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了解决策树与神经网络等模型的基本结构,知道推理、暴力搜索等算法的基本原理等。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初中阶段的学习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亲历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模型推理的全流程,体验用人工智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能批判性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并能在跨学科项目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高中阶段通过项目驱动实践,学生将学习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开发智能体提升将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等能力。

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作主旨报告《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熊教授主张要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让愉快贯穿人工智能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启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杭州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部长张志林针对“科学领杭”项目推进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杭州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市钱塘区学林小学、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分别展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通识课程实施、区域系统化推进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