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独立研发到开放合作,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转变在华研发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8-23 15:07:52 听新闻

作者:林志吟    责编:乐琰

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研发模式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

不只是跨国药企试图在华打破独立研发模式,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也加入了。

8月22日,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下称“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宣布,启用西门子医疗(深圳)开放创新平台。当天,该基地也宣布,第一万台医疗设备下线交付。

2002年,西门子医疗在深圳建立了生产基地,如今已成为西门子医疗全球唯一拥有完整磁共振价值链的生产研发基地,实现了从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系统到整机集成的全链条本土化,并承担西门子医疗德国总部外唯一的血管造影系统整机研发与生产功能。

此次启用的开放创新平台,作为西门子医疗在华开放式创新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聚焦磁共振与临床治疗前沿技术,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速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创新、医工转化及智能化发展,构建产学研医协同的创新生态。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石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相继研发出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中国第一台3T超导磁共振、中国第一台7T超高场强磁共振MAGNETOM Terra.X等产品,这中间克服了许多困难,公司在华的发展战略在持续升级。

近年来,西门子医疗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2025年1月,总投资逾10亿元的西门子医疗深圳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正式动工,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

“在我们看来,下一步在中国要进行创新的话,不能走闭门造车式的创新道路,而是要进行开放式创新,比如研发一台磁共振设备,光扫出图像还很难发挥真正价值,而是要真正结合临床需求,临床上有很多疾病还没有找到治愈方案,这仍需要磁共振辅助相关问题诊断,因此,需要重视研发生态的打造,深圳本身也是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发展非常活跃的区域,有很好的创新生态环境。”马天石说。

据介绍,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成立以来23年里,已累计培育超300家核心本土供应商,这些也在反哺西门子医疗在华研发创新。

纵观这些年,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研发模式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最初是自建研发中心,支持海外产品在华落地,紧接着,独立开发针对本土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并进一步反向输入到海外市场。现如今,进行开放式创新,又成为行业新的研发趋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年,随着中国本土创新发展,给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开放式研发合作创造了很多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崛起,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加贴合中国市场需要,也在倒逼跨国企业进一步提高在华研发效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