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凡为资深私人银行家)
A股市场逐步升温,上证指数已经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市场成交额突破3万亿以上。历史经验不断告诫我们:多数人都认为是难得的机遇之时,风险往往悄然而至。这时候,我们需要有穿透市场噪音的智慧,更需要具备反群体思维的投资逻辑,以确保自己在集体亢奋中保持清醒。
一、这次的牛市如何进一步演绎?
比对一下2015年上半年的A股,目前有很多的惊人相似之处。从市场情绪与参与者行为看,两轮牛市都经历了投资人从怀疑到确信的过程。
在资金驱动特征方面,两轮行情也都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推动特点。2015年被称为“杠杆牛”,两融余额在当年6月18日达到2.27万亿元的历史峰值,场外配资规模更是大得难以统计。2025年虽然杠杆工具受到更严格监管,但近日两融余额已经重返2万亿元以上,根据数据,2025年8月25日,A股市场成交额攀升至3万亿元,两融余额同步突破2万亿元,与2015年市场的巅峰状态一致。因此,本轮行情本质上仍是资金推动型上涨。
估值快速扩张是两轮牛市另一个共同点。2025年虽然整体估值相对理性,但部分热门板块同样出现估值泡沫化迹象。
二、目前的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从去年9月24日引发市场大涨算起,这轮牛市已经持续快一年了,全球知名的投资家邓普顿先生总结过牛市周期的四个不同阶段:“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狂热中灭亡。”作者认为,目前以主流的大公司(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为基础的市场整体正在乐观中慢慢走向成熟。
虽然市场处于结构性的过热状态,但牛市依然能继续持续下去。因为当今机构投资者影响力显著提升,尤其是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增加,量化基金等专业投资者成为市场重要力量。从估值结构的差异化看,2025年估值扩张呈现结构性特点:虽然A热门板块估值高企,但日常消费、能源、公用事业等传统板块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这种估值分化使得市场整体风险相对可控。
总之,2025年A股牛市的基础比2015年更为稳固,同时存在结构性高估值、产业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等因素仍可能引发显著调整。
三、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花精力去猜测牛市何时结束、预判牛市的最终结局,还不如实实在在地研究自己在市场的投资标的,“选”好公司,“等”合理价买,然后长期坚“守”才是普通投资者穿越牛熊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投资理财正道。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5年7月A股市场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主要由行情示范效应、政策红利、资产荒与利率下行以及渠道创新四大因素驱动。
建议投资者摒弃短期投机思维,以“长钱长投”的心态拥抱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红利,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壮大。
更多关注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也许居民财富逐步中长期配置资本市场和A股慢牛会同步实现。
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牛市来临时能否以清醒认知驾驭市场情绪。
超千基创新高背后的残酷分化:百亿基金数量血流成河,4年消失8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