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浦发银行营收净利双增背后:数智化战略成效逐步凸显

第一财经 2025-08-29 12:45:54 听新闻

作者:橘安    责编:张佳平

直击浦发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数智化”战略实施情况如何?靓丽业绩背后的驱动力有哪些?“五大赛道”业务贡献如何?一起来看

今年上半年,在复杂市场环境下,浦发银行交出了一份颇显韧性的半年报。8月27日晚,该行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营收与利润实现“双增”。不良贷款率降至1.31%,拨备覆盖率升至193.97%,均创近十年来最佳水平。

“上半年贷款增量超去年全年(增量)六成,其中五大赛道业务占新增贷款七成;净息差跑赢大势,边际改善明显。这种增长是心中有底的增长。”浦发银行行长谢伟在2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他强调,数智化战略的持续深化不仅重塑了资产增长引擎,也为盈利的可持续性和风险管控提供了保障。

浦发银行将2025年定位为“数智化”战略提升年,并在报告期内强化了五大赛道与长三角战略的协同,通过差异化路径在行业竞争中突围。这也成为观察该行转型成效与长期韧性的关键窗口。

经营业绩提升:稳中有进,利润韧性增强

浦发银行上半年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集团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归母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在行业整体利润承压之时,浦发的利润增速显得尤为亮眼。

财报显示,该行总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至9.65万亿元,贷款总额5.63万亿元,增长4.51%;存款总额5.59万亿元,增幅高达8.71%,创近五年来同期最高。尤其是活期存款和零售存款占比双升,使得资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存款付息率较上年末下降30个基点。

净息差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浦发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41%,较上年仅下降1个基点,优于同业平均水平。谢伟在说明会上强调,净息差不仅是单一指标,更是银行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预计未来一至两年行业净息差或逐步触底反弹,浦发的目标是“跑赢大势”,以稳健的息差管理夯实盈利基础。

资产质量改善进一步巩固了盈利基础。报告期内,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31%,拨备覆盖率升至193.97%,均创近十年来最佳水平。管理层透露,白名单机制和数智化风控的结合,让浦发在风险处置上更为前置化与精准化。

数智化战略:赋能业务与管理“双轮驱动”

2025年被浦发银行定位为“数智化”战略提升年。这一定位并非口号,而是落实到业务和管理的双重驱动。

在客户层面,浦发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生态。“浦惠来了”平台自2024年底上线以来,半年新增注册用户超百万;手机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月活用户超过3000万。这些流量正逐步向AUM和LUM转化。谢伟坦言:“我们希望的是高质量流量转化,而不是虚高的用户数量。”

在公司运营层面,浦发成立人工智能中心,建设“浦银智启”模型服务矩阵,推动AI在风控、客户经营、内部流程中的规模化应用。目前,超过50个标杆应用场景已落地,包括供应链融资的智能审批、小微贷款的自动化评审、内部审批流程的效率优化等。通过模型驱动的决策,实现运营效率与风控水平双提升,数智化正逐步成为全行贯穿始终的核心能力。

风险管理环节是数智化战略的关键支撑。借助大数据与AI模型,浦发银行实现了业务扩张与风险可控的“双赢”。该行副行长、总法律顾问崔炳文介绍称,“五大赛道”本身就利用很多新质技术进行风控管理,如用“五力模型”判断科技型企业,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供应链“浦链e融”底座。“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这些新质生产力应用,对于‘五大赛道’赋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下半年,浦发计划推动“三超”建设——超级平台、超级产品、超级系统,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整体矩阵。通过平台整合、产品创新和系统升级,数智化将成为驱动业务提效、优化客户体验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五大赛道:差异化布局夯实增长引擎

“五大赛道”是浦发战略执行的抓手,覆盖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和财资金融。上半年新增贷款中,七成来自这五大领域。

科技金融方面,服务科创企业超24万户,科创板覆盖率超过七成,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增长超千亿元。浦发已推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浦科并购贷2.0”,并上线“浦科出海”方案。同时,设立科技特色支行,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路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则是增长最明显的赛道。上半年在线业务量3582.65亿元,同比增长382%,超过去年全年水平。6月末,累计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客户27,633户,较上年末增长46.08%。“浦链通”累计投放量突破千亿,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普惠金融在数智化赋能下实现规模扩张。普惠贷款余额4961亿元,“浦惠贷”余额近千亿元,同比增长85%。同时,浦发建设普惠金融旗舰支行和特色支行,强化服务下沉。打造小微及个贷中心,协同“浦惠来了”“手机银行”构建多渠道服务矩阵。

跨境金融依托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地联动,上半年跨境结算量2.06万亿元,同比增长33%;跨境贷款余额3193亿元,增长20%。在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中,浦发希望构建“跨境+”综合服务生态。

财资金融板块聚焦财富与资管,个人AUM达到4.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5%;集团子公司资管规模2.97万亿元,增长10.44%。上半年,浦发银行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推出浦银寰球海外财富管理平台,成立资产配置工作室、数智财富工作室,打造财富新型管理服务模式。

浦发银行管理层在会上表示,下半年财富管理将成为重点工作。银行将充分把握市场和政策机遇,打造贯通全市场与全集团的产品体系,通过产品共研、渠道共享和服务共建,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实现加速发展。

长三角战略:立足腹地,辐射全国

浦发银行的另一张王牌是区域优势。作为扎根上海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长三角既是其腹地,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半年报显示,浦发银行长三角区域贷款总额1.9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0%,存款总额2.5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4%,均居股份制银行首位;新增存贷款中,长三角贡献近一半。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直言:“长三角不仅是浦发的腹地,更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地。”

体制机制上,浦发率先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和管理总部,建立跨分行联席机制和授信同城化制度,推动信贷资源在区域内高效流通。目前,浦发在长三角拥有500余家机构,覆盖超过45万企业客户和5200万零售客户。

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浦发动作频频:在金融中心领域,推出多项“首单首创”产品,跨境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在科创中心建设上,服务科创企业超1.2万户,科创板覆盖率达九成;在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上,积极参与自贸区和航运金融创新。

与此同时,浦发助力上海城市能级跃升。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发展,发挥重点离岸金融创新服务能力,便利企业离岸经贸往来。6月末,上海地区本外币贷款规模本外币存款规模1.3万亿,本外币贷款规模7400多亿,双双位列股份制首位。

并购和绿色金融也成为浦发在长三角的差异化优势。上半年新发放并购贷款518亿元,同比增长近20%;绿色贷款余额6719亿元,同比增长18%。康杰表示,未来将推动“科创企业全覆盖行动”,并在昆山、台州等地试点跨境和普惠特色支行。

浦发同时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谱系,优化升级“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养老金融工作室建设。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达155.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超50%,养老金托管规模5,150亿元,增长4.87%。

在避险业务方面,上半年“浦银避险”服务客户超2万户,企业交易量近4,800亿元,同比增长38.5%。同时,资产托管规模稳步提升至18.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3%。这些举措凸显浦发银行在长三角区域通过差异化服务和创新产品,实现特色业务协同发展的能力。

整体来看,浦发银行2025年半年报展示了一种“内外兼修”的姿态:外部环境趋紧,内部经营修复。数智化战略让该行在获客、风控、管理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五大赛道的深耕,为结构优化和盈利韧性提供了支撑;长三角战略,则成为区域突破口与全国布局的“压舱石”。

展望未来,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需求不足等多重挑战。对此,浦发银行管理层的表态颇具定力:“关键还是要做好我们自己,以战略定力应对挑战,以创新活力抢抓机遇。”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