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跃居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自2016年以来,GII一直寻求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确定创新集群。本期排名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创新活动的集中程度。其中包括两个常用指标,第一个侧重于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已公开专利申请中所列发明人的所在地,第二个考虑已发表科学论文中列出的作者。与以往不同时是,今年新引入了风险资本交易量作为第三个指标。“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过去五年间专利申请密度为每百万人2292个,科学论文发表密度为每百万人3775篇,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为每百万人135宗。
在上述三个指标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PCT申请量表现亮眼,全球占比9%、居全球第二,排名第一的申请人是华为;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占比2.4%,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大学;风险交易全球占比2.9%。
2020年起,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已经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百强创新集群第二名,本次成功登顶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强劲活力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澎湃动能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坚持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根据排名榜单,中国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4个,连续3年保持领先;美国紧随其后,数量有22个;德国则排行第三,共7个创新集群上榜。
WIPO方面表示,创新集群是强大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柱,有助于巩固并强化从创意到市场的历程。今年引入了风险资本交易数量数据,通过整合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或其他接受风险资本的商业企业的信息,并按地点统计风险资本交易的数量,将视角扩展到创业和早期创新活动。这使得创新集群排名不仅能反映科学和发明成果,还能反映创新融资和初创企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