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壹快评|“最快女护士”的眼泪,流给为“加班文化”所累的职场人

第一财经 2025-09-05 01:47:59 听新闻

作者:何涛    责编:任绍敏

应完善法律法规并有效落地,充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现阶段应加快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8月31日,“最快女护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参加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以2小时35分27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这本该是张水华的一桩喜事,却因为赛后的一段采访引来全网“怒喷”。

在采访视频中,记者问道:“你作为全职护士,工作很不容易,能取得这个好成绩,相信有很多心酸?”这句话瞬间戳中了张水华的泪点,只见她哭着说,她这次参加比赛特别不容易,因为领导拒绝给她调班,说参加比赛是业余爱好,只能自己去跟同事调,调不成就没必要去。想必最后调成班并不容易,带着委屈的张水华哭诉:“我不需要领导给我特别的假期,我只希望领导能够给我周末调休,只是调休,不是说给假。”

但张水华的委屈并未赢得网民同情,有人喷她情商低,不会说话,接受采访不知道说感谢领导、感谢同事、感谢医院;有人讽刺她“告领导的状,调同事的班,拿自己的奖”;还有人爆料她“3个月调班9次”,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一片斥责声中,有网友涌入361°直播间,要求其与张水华解约。9月3日,361°果真宣布解除双方合作关系。一个开头光明的励志故事,却以所谓“低情商”原因苦涩收场,不得不令人叹息。

然而,张水华活该挨喷吗?随着更多真相浮出水面,我们发现她的委屈确有缘由,至少不能简单归因于“精致的利己主义”。据张水华的丈夫告诉媒体,妻子一般至少提前半个月提出调休申请,基本不会临时打乱排班计划。并且,她一个月正常有两个周末休息,近期参加的25场比赛只有两三场需要临时换班。

张水华事后也对媒体解释,她说那番话的本意是,自己这个夏天训练比较刻苦,如果最后因为排班排不过来而无法参加,会很遗憾和难受。跑马拉松是她的个人爱好,也是她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部分。但因为职业性质,时间不那么自由。“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过去给予我的很大支持。以后,我也会多为领导和同事考虑。”张水华还说,回到福州后,她收到了领导、同事们的祝贺和关心。这么看来,部分网民对张水华发起网络“批斗”,未免有恶意揣度他人、滥施道德审判的嫌疑。

但这并非本文想讨论的重点。笔者注意到媒体报道的一个细节——2023年10月中旬,张水华参加了天津马拉松,其行程是这样的:10月13日上夜班,14日凌晨时分下班;14日上午从福州飞天津,午后抵达,办理完一应手续后,因为十分疲累,晚上不到8点就上床睡觉;15日一早参加比赛,成绩排在全程女子组第8位,国内女选手第一;15日晚上飞回福州,到家已是深夜;16日早班……

这是爱好马拉松的张水华常年的工作、参赛节奏。她是福州历史上达标马拉松健将级别的第一人,获医院官网发文称赞;她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还曾被评为2020年“援鄂专项优秀护士”,首批参加支援宜昌医疗队,被誉为“最美马拉松跑者”。可以看出,张水华并非一个缺乏职业精神、对工作不上心的人,她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应该在平衡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调休,可能是她唯一无法靠个人努力做到的事。

事实上,张水华和同事们很难避免超时工作,调休难题也是护士这一职业面临的集体困境。据《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8月“医学界”发布),91%的护士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9%的护士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更有9%的人每天在岗超过12小时。另据《羊城晚报》于2024年8月开展的一项调查,41.68%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15.03%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如果说,护士行业因为缺人而加班多属于情有可原,很多不缺人的行业也流行加班,则委实让人不解。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尤其普遍。在一些行业和企事业单位,按正常时点下班甚至被视为不敬业的表现,可能遭受领导白眼,成为末位淘汰的重点对象。不久前,某上市银行就被员工投诉周末无偿加班、“把双休当奖励”,引起许多银行业人士共鸣。互联网、手机、证券等行业,也是加班现象普遍的典型行业。不可否认,很多加班多的行业同时也是收入高的行业,并且不排除有些人为了追求高收入而甘愿加班。但只有可选择的权利才是真正的权利。当加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不加班要背上愧疚感,甚至可能成为被逆向淘汰的理由,就很成问题了。

畸形的“加班文化”,阻碍了包括张水华在内的许许多多人从工作之外寻找快乐和价值实现的可能。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它还可能带来抑制消费、妨碍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效应。一个人如果长期加班,不仅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去消费,还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消费潜力释放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工休息休假权没有得到有效落地。

今年3月,中央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被列为“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之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社会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了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同时鼓励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等。

相关专家认为,“加班文化”盛行有两大原因:从劳动者角度,是基础工资较低,只能靠加班获得额外收入来提高整体工资收入;从用人单位角度,是人口红利时期形成的粗放的劳动组织管理和运营方式惯性存在,从而通过让员工加班,将部分管理成本转嫁到员工身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加班文化”。

没有人天生爱加班,遏制“加班文化”显然应从增加收入入手。但增加收入必须走出靠增加劳动时间的传统路径依赖,而应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需要用人单位、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用人单位应注重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升级生产设备;社会要弘扬正确的职业文化,既倡导勤勉敬业,也摒弃“加班=敬业,不加班=不敬业”的陈腐思想;对于政府而言,则应完善法律法规并有效落地,充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比如,现阶段应加快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工作是重要的,职业精神是必需的,但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职场,肯定不会把人变成只为职责或工资而活的机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想、个性,以及超越金钱、物质的精神追求。只有让这些追求得到充分释放,才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世界也才会变得更有趣。

“加班文化”可以休矣!

(作者为第一财经编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