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与金融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传统的跨境支付机制亟需重新审视与调整。
“多通道、多币种的支付平台是目前国际结算的重中之重。”俄罗斯外贸银行董事会成员奥尔加·巴沙在2025年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就“新形势下的跨境支付与国际结算”主题上这样说道。
传统国际支付系统,特别是以“SWIFT+美元”为主的结算通道,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因系统路径集中、币别单一的特性,容易因外部变量触发延迟与成本波动,增加结算不确定性。而要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良性演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各个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巴沙肯定了这一行为的必要性,她表示,任何国家如果不主动开发替代性的金融连通渠道,都可能随时面临“汇路中断—资金链断裂—供应链停摆”的连锁风险。
未来,新一代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将不再依赖单一通道,并带动资产代币化、快速支付与多边平台协同推进的新格局。巴沙提出了四项关于新型跨境金融框架的原则,一是构建多条相互重叠的结算通道。一旦某条通道中断,流量可自动绕行;二是兼容二维码及开放银行API(应用程式接口),对接合作方现有的工具,而非强制的唯一平台;三是要对KYC/AML、ISO标准、网络安全等规则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共识;四是要有有效的法律框架,如果法院不予承认,任何区块链也不过是一张PDF图片。
同时,为了应对风险,目前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的都开始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下称“CBDC”),尝试探索新的结算方式。国际清算银行在今年8月报告中提到,在全球93家央行中,91%的央行已开展零售或批发型CBDC工作,实际参与研发的央行数量由2023年的81家增至85家,为历史最高。
巴沙称,CBDC在国际结算中的前景巨大,但也需要国家之间的高协调与互信。数字卢布正逐步走出“自用”的内部项目阶段,悄然迈向国门之外。在亚洲等新区域探索适用性的阶段已经开启。对企业而言,数字卢布将带来透明、迅捷且精准定向的结算体验。据俄央行公告,俄罗斯将继续推动“去美元化”战略,并优先支持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进出口企业。
作为俄罗斯第二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俄罗斯联邦外贸银行在全球17国设有机构,其中,上海分行开设于2008年,是首家获中国分行牌照的俄资银行。该行提供人民币/卢布直通、内部清算、贸易配套等一站式服务,是中俄贸易的主要金融通道。彭博社此前报道称,人民币在俄外汇结算中的比例已达到99.6%,使得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人民币进行全部进出口贸易的国家。目前,俄罗斯和中国之间95%以上的结算以本国货币卢布和人民币进行。巴沙表示:“作为金融架构的一环,俄罗斯联邦外贸银行支持打造安全、透明、独立的本币结算基础设施。我们在海外拥有庞大网络,长期专注外贸融资。”
面对时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有哪些路径可实现高效的跨境支付?巴沙认为,当前国际结算系统建设阶段的重点是构建双边、三边结算机制。相比单一货币、单一通道、面向所有参与者的巨型项目更易落地,也更提供安全可行性。
旅游业界认为,免签政策一旦实施,俄罗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境游人次将会直线上升。
这次试行免签政策,相信会有更多俄罗斯入境游客来中国旅游。
其中,莫斯科到北京的机票搜索量最高,平均含税价格1415元。
印度的进口旨在确保印度消费者能够负担可预测的能源成本,这是全球市场形势所迫的必然选择。然而,正是那些批评印度的国家自己却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
当今,俄罗斯并不是主导性的金融强国,但在大宗商品交换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使卢布仍具有特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