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国内生猪价格却意外跌入年内新低,持续探底的行情与行业期盼的旺季回暖背道而驰,折射出生猪供给阶段性过剩压力的严峻性。
9月14日,国内生猪(外三元,下同)价格报13.32元/公斤,创今年新低及近一年新低,这一价格已经低于部分上市猪企的现金养殖成本。三季度以来,猪价持续走低,上市猪企8月销售收入普遍同比下滑,反映当季度全行业承受的业绩压力。
猪价探底之际,将于本周召开的生猪产业座谈会备受市场关注。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消息,9月16日该局将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牧原股份(002714.SZ)和温氏股份(300498.SZ)等25家生猪养殖企业参会,座谈会预计将就产能调控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研究部署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产能调控工作。
消费旺季猪价却创新低
伴随中秋国庆长假临近,国内进入“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然而生猪价格不仅没有出现季节性涨价,反而跌出新低。
9月以来,生猪价格直线下跌,在跌破14元/公斤关口后仍未企稳。截至14日,生猪价格报13.23元/公斤,同比下跌31.2%,环比下跌3.62%,较年内高点跌去20.1%。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第六轮“猪周期”,也是历轮周期中,价格波动与周期波动最不明显的一轮周期,猪肉价格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并且自本轮猪周期走出底部以来,猪价没有出现明显上涨。
回顾今年猪价走势,春节前受消费备货影响,生猪价格创下年内最高的16.67元/公斤,随后一路下跌,于6月中旬(消费淡季)跌至13.96元/公斤。6月下旬,猪价迎来一波触底反弹,7月初报15.3元/公斤,20天内反弹近10%。这波短暂反弹并未改变猪价下行趋势,随着夏季猪肉消费淡季来临,价格一蹶不振。
猪肉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供应延续宽松。记者统计上市猪企8月销售简报发现,头部猪企销量同比均现增长。其中,牧原股份8月销售生猪700.1万头,同比增长27.1%,月销量创下年内第二高,温氏股份8月销售生猪324.57万头,同比增长37.88%,月销量创年内新高。部分小市值上市猪企8月销量亦同比大增,正虹科技(000702.SZ)8月销量同比增加63.31%,东瑞股份(001201.SZ)销量同比增长21%。
需求端,目前虽然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但经济复苏节奏缓慢,餐饮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居民消费习惯改变,对猪肉的需求增长乏力。同时,牛肉等替代品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猪肉消费。
产能去化盼提速
生猪供强需弱格局是猪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今年5月底以来,生猪养殖行业指导与调控政策频出,6月,有关部门召开生猪生产调度会,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7月,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涌益咨询数据显示,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07%,其中,中大养殖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02%,增幅较前几个月已明显收窄。然而,生猪价格依然持续下跌,说明能繁母猪当前的调整幅度或仍不足以扭转供需格局。
农业农村部将在本周再次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华西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称,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消息,9月16日该局将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等25家生猪养殖企业参会。
结合今年6月、7月召开的生猪产业座谈会上提出的产能调控目标,有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座谈会将就前述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研究部署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产能调控工作。
目前,头部上市猪企已为能繁母猪减产作出表率,牧原股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截至6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43.1万头,年底计划降至330万头。牧原股份表示,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并于近期持续降低生猪出栏体重的均重,同时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减少传递到商品猪出栏量需要10个月左右时间,这意味着短期内供给压力难以根本缓解。加之生产效率提升抵消了部分存栏下降的影响,减产效果最快可能要到2026年一季度才会明显显现。”某农业分析师对记者说,“短期看,降低生猪出栏体重是比较直接的控产方式,出栏均重降低直接影响的是当前1~2个月内的猪肉供应量。当行业开始普遍降低出栏体重,意味着养殖端正在通过‘少增重’的方式来即时减少猪肉产出,是对当前过剩供给最直接、最快速的反应。”
尽管生猪价格持续探底,但A股市场养猪板块并未同步下跌,反而出现一定抗跌性,这一现象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价格底部的预期博弈。
9月以来,猪产业指数上涨5.89%,为年内单月最高涨幅,个股几乎全线飘红。金新农(002548.SZ)、傲农生物(603363.SH)月内上涨20%,领涨板块。牧原股份上周盘中最高价报58.49元,收报57.54元,创2021年6月以来新高。
当前生猪产业估值处在近10年较低水平,或是资金博弈产能去化加速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生猪养殖申万指数市盈率TTM报13.4倍,处在14.9%的历史分位点,估值偏低。
“考虑到生猪价格已跌至13~14元/公斤,预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上涨空间则取决于产能去化,目前看产能调控是影响短中期生猪养殖产业走势的关键。由于去年能繁母猪补栏的推动,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的生猪供给同比有所回升,猪价表现将较弱,生猪养殖盈利承压较大。四季度的猪价或将决定上市猪企下半年业绩表现,关键还是看产能调控落地效果。”前述分析师补充说。
机构称,猪价或进入温和回升通道,行业盈利复苏节奏将加快。
机构指出,国内流动性依然宽松,中长期震荡上行趋势不变。
能繁母猪是远期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
8月5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以下是第一财经对一些重要公告的汇总,供投资者参考。
进一步强化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健全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机制,促进生猪市场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