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四周年。4年来,拱北海关紧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澳门+横琴”新定位为锚点,全面深化海关改革,为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助力“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的蓝图加速落地。
横琴口岸的30条车道昼夜不停,往来琴澳两地的车流快速通行,其中有近七成是澳门机动车。琴澳两地被穿梭的车辆连接,构筑起跨境通勤、求学、生活的亮丽风景,勾勒出琴澳“双城生活”的鲜活日常。
“开车往返琴澳,实现了‘说走就走’!”家住横琴、在澳门工作的横琴单牌车车主李先生,每天清晨都会驾车经横琴口岸通勤,提起通关体验,他很满意,“365天×24小时都能通关,验放杆一抬就能过,一路畅顺,几乎没有跨境的感觉。”
这份便利,源于海关等部门对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以下简称“横琴单牌车”)政策的持续优化。该惠澳举措2016年落地,2022年8月,海关等部门推动澳门非营运小客车(9座及9座以下)入出横琴合作区配额全面放开,政策红利加速惠及更多澳门居民。
据拱北海关统计,2016年-2021年的5年间,横琴单牌车往来琴澳总量仅110万余辆次;而从1年前至今,该数据直接突破200万辆次。从“5年百万”到“1年两百万”的跨越,既是海关持续深化监管制度创新、优化通关流程的成果,更是琴澳融合发展从“稳步推进”到“加速跑”的生动注脚。
“我们推行‘线上通办’,推动取消纸质证簿,实现车辆备案全流程‘零跑腿’;创新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验放模式,实现车辆‘一次排队、一次放行’;今年还助力推出横琴单牌车‘一标通琴澳’,进一步简化备案手续,更加便利澳门居民往来横琴。”拱北海关所属横琴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曾兵介绍,每一项举措的落地,都在为琴澳互联互通“减环节、提效率”。
横琴单牌车的便利只是琴澳民生融合的一个切面。坐落在横琴祥顺路的澳门新街坊是粤澳两地携手合作的首个综合民生项目,为保障澳门居民在合作区更好享受到趋同澳门的医疗服务,海关推出全国进口药品通关“一单多核”联网核查改革创新举措,破解了此前企业一份报关单对应一份通关单的繁琐流程,大幅减少进口药品申报批次、录入时间及合规成本,让澳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用上熟悉的进口药品。
临近中秋节,不少澳门居民提着装满鲜花、含肉蛋月饼的购物袋,轻松通过横琴口岸。要知道,广式月饼含有蛋黄、肉类、莲蓉等多种动植物原料,其他口岸对携带此类食品进出境有一定的限制。得益于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落地,澳门居民可以携带涵盖生活所需的7大类300余种动植物产品进入横琴,为澳门居民的“横琴生活”增添了更多烟火气。
据拱北海关统计,已有超1.2万批相关动植物产品进入横琴。截至9月12日,横琴口岸本年度进出境人员已突破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3.5%。预计本年度这一数值将突破2600万人次——这意味着2025年将提前达到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关于2029年“年度跨境通关人次”预设目标。
为促进跨境人流、物流等要素高效流动,海关持续优化分线管理政策,并积极探索适配琴澳一体化的监管新模式。
如今,横琴的新公寓宽敞明亮,澳门的猪扒包依旧飘香,琴澳两地生活自如切换,不只是地理空间的穿梭,更是琴澳民生交融的生动写照。四年深耕,一幅“琴澳一家亲”的融合新图景,仍在持续铺展。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得到了贯穿始终的应用。
琴澳通关环境显著提升。
广东法院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
智能卡口系统类似于智能化的CCTV(视频监控),能够自动识别过往船舶身份信息,实时采集船舶动态、航行轨迹等数据,如同为水域装上“智慧天眼”。
暑期客流“百万级”跨越的背后,是“横琴+澳门”联动旅游模式的持续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