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链人气攀升,华尔街的兴趣明显回归。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股跑赢美国----恒生科技股大幅跑赢纳斯达克同行。在过去一个月,上述趋势因AI的突破与中国推动芯片自给自足的进展而进一步加速。由30家最大科技公司组成的恒生科技指数今年迄今已飙升41%,相比之下纳斯达克仅上涨17%。
当前,AI热潮席卷美股,而估值更低的中国科网巨头引起了华尔街的兴趣。2025年初,DeepSeek引发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推升了阿里、腾讯等的股价;沉寂许久后,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前后,阿里、腾讯、百度等科技股大涨,中国云服务超大规模企业在自研推理专用芯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云业务占比扩大。
某美资投行对冲基金业务主管对第一财经表示,在近几周,确实看到众多美国对冲基金对中国科技股兴趣回升。恒生科技指数本月迄今上涨约13%,尤其是所有与 AI 相关的公司,阿里巴巴、哔哩哔哩、小米、腾讯上有部分逼空行情。
中国科技股估值回升
美国资管公司Amont Partners 董事总经理李肇宇 (Rob Li)对第一财经分析称:“中国科技股整体肯定是比美国便宜很多,所以会有押注‘追赶行情’的快钱进来;在中美元首通话背景下,市场情绪修复;此外,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在弱美元背景下,新兴市场迎来资金回流,而中国股市也是新兴市场中流动性最好的市场。所以三个因素加起来,短期肯定有正面影响的。”
在港股市场上,阿里、腾讯和百度今年分别上涨96%、55%和59%,其中阿里在过去一个月上涨31%,百度更是飙升48%。近期关于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自研先进芯片(如百度的昆仑系列)取得进展,以及AI大模型达到全球竞争水平的消息,都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兴奋情绪。
AI叙事让这些中国科技巨头获得了盈利提升的前景。据第一财经了解,多家海外投行上调了阿里的预测,这主要由云计算推动,机构对阿里云业务进行了更高的增长假设(预计 2026财年第2季至第4季同比增长30%~32%,此前为28%~30%)。同时,阿里近期推出参数规模超 1 万亿的 Qwen-3-Max-Preview 模型,与 2025 年 4 月发布的前代模型相比,新模型性能提升 10 倍,构建成本降低至原来的 1/10。目前,AI相关收入目前已占阿里整体收入的20%左右,并且由于AI业务本身具有较高利润率,对整体利润水平形成了拉动作用。
例如,百度近期的涨幅也颇为惊人。高盛称,百度突然将“昆仑芯片”推上聚光灯之际,估值却处于最低水平。即使现在估值迅速赶上,对冲基金认为做空也变得很难,除非出现重大调整;腾讯则向来是“优等生”,本季度财报表现极佳,仍然能看到多重变现的潜力,是为数不多能提供盈利能见度的平台之一。外资认为,腾讯几乎没有争论,市场唯一的问题是——谁会是新增买家?
芯片发展推高AI热浪
在AI热浪下,科技股估值“水涨船高”,而国产芯片的进展则是激起这千层浪的顺风。
事实上,在DeepSeek横空出世时,外资已对中国科技股的前景看法有所改观;如今,随着中国云服务超大规模企业采用的多芯片策略,即该行业不再单纯依赖海外芯片供应,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市场情绪。
“我们看好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乐观预期主要基于庞大的本土市场、持续的技术研发对本土产业生态的提升,同时我们预计生成式AI将推动国内供应链发展。”高盛近期表示。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推理需求是未来资本支出(Capex)的关键驱动力。该机构也预计,中国排名前 6 的企业(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快手、美团)的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 62%,达到 3730 亿元。
全球知名AI平台HuggingFace的工程师王铁震对第一财经提及, 在“百模大战”时代,没有很好的标准看出来谁强谁弱。现在开源模式占据主导,谁好谁坏一看便知。
调查发现,目前90%使用AI的公司报告称,AI在贸易相关活动中带来了切实的益处。
多位华尔街资管机构的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每轮牛市都有一条主线,美股的主线无疑是AI。
交易筹码已向配置盘聚集。
创业板指半日跌近3%,算力硬件股领跌。
后续芯片板块可能需要震荡消化,可以找一些低位方向,例如半导体设备、材料以及AI应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