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宣布,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在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对重大挑战的时刻,中国政府的这一重要声明,为WTO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提振了各方信心,回应了多方期待。这一声明体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国担当,是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我国始终坚持发展中成员身份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始终坚持“发展中成员”的身份定位。这一选择不仅是基于规则的权利行使,更是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与道义担当。
从法律基础看,这是对现有国际规则的正当运用。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身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自我声明”。这意味着,成员方有权根据自身综合国情,自主选择其身份归类,因此中国的选择,符合WTO的原则和规则。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这代表了一种清晰的价值立场和国际阵营归属。在WTO语境下,“发展中成员”并不取决于人均收入或经济总量,它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标识,关乎全球财富分配与规则制定中的基本立场。中国是现代南南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从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在“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等机制内的协作,中国始终与发展中国家群体休戚与共。坚持这一身份,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我们将永远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从发展经验看,中国的独特历程使其对“发展赤字”有切肤之痛和深刻理解。中国通过自身改革与深度融入全球化,实现了史诗级的经济转型。我们比任何国家都更清楚,一个后发国家在产业升级、制度接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当前,全球发展鸿沟依然严峻,许多经济体仍受困于基础设施不足、能力建设薄弱等困境。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旨在将自身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有效维护“特殊和差别待遇”这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支柱,为那些仍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探索的经济体争取至关重要的政策空间与发展机遇。
这便是为什么中国在WTO的一贯立场,都是强调维护发展中成员利益,保证广大发展中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2018年,我国率先提出WTO改革的三项原则与五项主张,要求WTO改革应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保证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2019年5月13日,中国向WTO提交了《中国关于WTO改革的建议文件》,明确主张WTO应全力支持发展中成员融入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与特殊和差别待遇,纠正世贸组织规则中的“发展赤字”,解决发展中成员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方面的困难,帮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19年2月15日,中国、印度、南非和委内瑞拉联合向WTO提交了《惠及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对于促进发展和确保包容的持续相关性》的分析文件,此后,又有老挝、玻利维亚、肯尼亚、古巴、中非和巴基斯坦等6个发展中成员联署了该份文件。中国始终在用行动证明,在为公平发展呐喊的艰难道路上,中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WTO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当前,美国单边任意加征关税的措施严重威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WTO内部存在信任危机,各成员对WTO的发展前景存在疑虑。在历史的转折点,总要有人需要站出来,用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弥合信任裂痕,为多边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在WTO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符合WTO实践。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成员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的一系列特殊条款。条款主要分布在WTO的各项协定中,形式多样,目标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灵活的政策空间、更长的适应时间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是发展中成员的制度性权利。WTO成员可以选择行使该项权利,但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国际社会责任,选择不寻求该项权利。中国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不仅符合WTO实践,更有助于填补南北国家之间的信任裂痕,并加固南南合作的信任基础。
一方面,中国不在未来谈判中寻求新的特殊与待遇有助于重建WTO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的信任。传统上,WTO发展中成员寻求特殊优惠待遇常被发达国家成员视为“逃避责任”,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成员,主动承担与自身实力相符的义务,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我国在之前的谈判实践中,其实已经以自主务实的态度处理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例如,在针对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的WTO谈判中,为了促进共识的达成,中国没有利用发展中成员地位寻求特殊和差别待遇,而是选择不寻求灵活性,促进了全球疫苗可及性,推动了多边合作。中国用实践向发达国家表明: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发展中国家愿意在关乎全球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承担相应责任。
另一方面,中国这一承诺有助于巩固南南合作的信任基础。中国在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同时,仍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这种“有取有舍”的智慧向世界各国证明:中国不会因自身发展而忽视南方阵营的共同诉求,中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一种新的南南合作模式,我们既支持多元发展,又倡导共同进步。当中国以更平等姿态与北方国家对话时,反而增强了我国在南方国家中的公信力,使我们能更有效地充当南北沟通的桥梁,更充分地在WTO谈判中维护发展中成员的利益。
这一承诺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自主开放与协定开放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做出的郑重承诺既是担当大国使命的具体行动,也是维护我国长远发展利益的战略选择。
中国与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已形成深度互联的经济循环。我们的投资、贸易和产业链布局与这些市场的繁荣稳定息息相关。一个失衡、分裂的世界经济不符合任何国家的长远利益。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致力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务实合作,努力将全球经济的所有成员有效接入增长主流,共同做大全球发展的蛋糕。这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中国自身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的承诺体现了“成己成人”的东方智慧。在WTO改革的关键时刻,中国以负责的承诺、务实的选择、积极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国际责任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路径。
(本文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丁如)
李成钢表示,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没有改变。
调查发现,目前90%使用AI的公司报告称,AI在贸易相关活动中带来了切实的益处。
《协定》生效是全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是多边贸易体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WTO的分析显示,大约72%的全球货物贸易仍在基本的“最惠国”关税条件下运行。
巴西总统卢拉称,美国总统无权对巴西加征50%的高额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