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中继续表现稳健,有三个城市进入前十名。不过,第三名香港再次受到第四名新加坡的强势挑战。
9月25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发布“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8)”。共有120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上海、深圳、首尔。
图表来源: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8)
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第一财经从报告中发现,本期排名呈现以下特征和动向:
全球金融中心整体评分小幅上升,表明全球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业发展的预期保持稳定乐观。全球金融中心整体平均评分较上期上升0.6%,其中50个金融中心排名有所上升,19个保持不变,51个出现下降。GFCI报告指出,这得益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前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经济增长略有改善。
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不变,整体格局稳定。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可划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它们之间的评分差距已缩小至1分,其中新加坡评分较上期上升13分,升幅高于其他顶级金融中心。第二梯队包括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上海、深圳和首尔,与第一梯队整体评分差距近10分,但它们之间的差距也仅为1分,显示竞争激烈。
2024年9月,在经历了连续四期排名落后于新加坡之后,香港在第36期GFCI排名中重返全球第三。第38期排名是香港最近连续三期守住全球第三之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发表《施政报告》表示,接下来,特区政府会把握世界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机遇,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强化股票市场,构建国际领先的债券市场及蓬勃的货币市场,促进保险业与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发展;并加速发展新增长点,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推动金融科技和绿色可持续金融发展。
亚太领先金融中心评分超越北美。本期亚太地区有6个金融中心进入全球前15,地区平均评分上升了1.27%,只有1个金融中心的评分有所下降。北美金融中心的平均评分上升了0.56%,该地区14个金融中心中有4个的评分有所下降。西欧领先金融中心平均评分位列北美之后。亚太、北美和西欧三个地区领先金融中心评分大幅超过其他地区。
中国内地金融中心表现突出。本期中国内地共有12个金融中心进入指数榜单,其中排名前5的为上海(全球第8)、深圳(全球第9)、北京(全球第22)、广州(全球第33)和青岛(全球第35)。
图表来源: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8)
中国内地所有金融中心评分均有所上升,其中8个金融中心排名再次上升,包括广州(上升1位)、成都(上升1位,全球第38)、杭州(上升5位,全球第58)、大连(上升4位,全球第70)、南京(上升2位,全球第74)、武汉(上升3位,全球第76)、天津(上升1位,全球第81)、西安(上升9位,全球第82)。
在分项排名方面,上海、深圳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5个方面几乎全部位列全球前15行列。其中,深圳金融业发展水平已达到全球第5。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深圳和北京等中国头部金融中心面临来自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及波士顿等美国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近几期排名较之前有所下降。
中美金融科技优势明显,香港、深圳、纽约位列前三。GFCI根据金融科技领域表现,对116个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排名前二十的金融中心城市中,中美各占六席。
图表来源: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8)
其中,香港金融科技首次排名全球第一,深圳也创下历史最好表现,纽约、新加坡紧随其后。上海金融科技排名上升9位,已位列全球前十行列,广州、北京、成都分别上升1位、1位和2位。粤港澳大湾区已有三座金融中心城市进入金融科技前十名。
截至2025年7月,中新ETF互通机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产品,总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亿元人民币。
侨批真实记录了中国海外移民艰辛奋斗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中华儿女开拓进取又不忘根脉、身处异地仍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怀。
跨境自驾流程大幅简化。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榜首。
《指引》为科研人员划定了清晰的“容错”边界,明确了3项基本原则、5项勤勉尽责条件、9种免责情形及调查认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