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I周报 | 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加码AI,阿里市值日增近3000亿

第一财经 2025-09-28 08:34:53 听新闻

作者:刘晓洁    责编:刘佳

Meta 再挖 OpenAI墙脚;摩尔线程IPO过会。

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当地时间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将向大模型厂商OpenAI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根据合作内容,英伟达将助力OpenAI构建和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包含数百万块英伟达GPU,首个吉瓦的英伟达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在新一代Vera Rubin平台上部署。英伟达的注资不会一步到位,而是会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进程而逐步到位。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首笔100亿美元投资将在第一个吉瓦数据中心建成时投入,投资将按当时的估值进行。

点评:上周,英伟达刚宣布50亿美元入股CPU厂商英特尔,此次又公布了投资OpenAI的计划,对比过去英伟达对一些初创公司的投资,这两笔新的投资额度都巨大,两家被投公司的体量也很大。英特尔的市值上千亿美元,早在今年3月,OpenAI的估值也已站上3000亿美元。英伟达正在通过合纵连横的投资,将AI领域的强者转变为亲密盟友。

加码AI,阿里市值日增近3000亿港元

在9月24日举行的2025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整合英伟达用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训练的 AI 开发工具。与此同时, CEO吴泳铭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未来五年全球 AI 投资预计达 4 万亿美元,阿里必须保持同步。阿里正积极推进今年 2 月公布的计划——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用于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不过未透露具体增加金额。当天阿里港股大涨超9 %,创近三年新高,市值日增近3000亿港元。

点评:阿里一系列动作,推动市场对其信心回升。本月阿里股价已累计上涨超四成,年内涨幅接近翻倍。截至9月26日收盘,阿里港股总市值达到3.2万亿港元。美股方面,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Wood)旗下基金本周重启对阿里巴巴持仓,这是四年来的首次。吴泳铭表示,AI 和云计算与电商并列为阿里增长引擎,他认为,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摩尔线程IPO过会

9月2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成功通过会议审议。上市委表示,摩尔线程(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摩尔线程是GPU厂商,去年11月12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启动上市进程。

点评: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也在筹备上市,摩尔线程最早过会,或成为其中最快上市的公司。此次IPO,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从市场需求看,今年以来DeepSeek带动AI算力需求增长,给国产AI芯片带来了机会。

DeepSeek模型再更新

DeepSeek-V3.1 已更新至 DeepSeek-V3.1-Terminus 版本。9 月 22 日晚间,据 DeepSeek 介绍,此次更新在保持模型原有能力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包括语言一致性:缓解中英文混杂、偶发异常字符等情况。在 Agent(智能体)能力方面,进一步优化 Code Agent 与 Search Agent 的表现,DeepSeek-V3.1-Terminus 的输出效果相比前一版本更加稳定。

点评:目前,官方 App、网页端、小程序与 DeepSeek API 模型均已同步更新为 DeepSeek-V3.1-Terminus,根据行业反馈这是一次小迭代,提升并不算大。不过,这款大模型名为 Terminus,意思是“终极版”,或许这是V3.1最后一次更新,业内观望下一次大版本更新到底是V4还是R2的到来。

阿里云大模型产品七连发

9月24日的2025云栖大会现场,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包括大语言模型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全模态模型Qwen3-Omni、视觉基础模型Wan2.5-preview系列、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

点评:一位行业人士基于huggingface抓取统计发现,不到2年时间,阿里已经发布了超过350个模型。如果去除量化版本的模型,阿里官网显示已经发布了119个模型。多个大模型产品更新背后,阿里加大了AI投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过去三年,阿里看到的AI演进路线越来越清晰,AI的行业渗透率将超过历史上所有的技术。

Meta再挖OpenAI墙脚,清华校友宋飏加入

9月25日,据外媒报道,原 OpenAI 战略探索团队负责人宋飏(Yang Song)加入 Meta,他成为了新成立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研究负责人,向首席科学家赵晟佳汇报,后者也是从 OpenAI 转来的老同事,自 6 月宣布加入 Meta。据悉,宋飏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扩散模型领域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其研究曾深刻影响 OpenAI 的 DALL·E 2 技术路径。在 OpenAI 任职期间,他组建“战略探索”团队,专注于跨模态生成与高维数据建模。

点评:今年 6 月起,Meta 发起了一场 AI 人才的争夺战,目标覆盖行业领先的 OpenAI,到谷歌、Anthropic 等公司的团队,给出的薪资条件极高。据悉迄今为止,顶尖研究人员至少已挖来了 10余人。自调整 AI 研究团队,提出新研究,再到持续的人才引进动作看来,Meta 的大模型探索正在步入正轨。

OpenAI称“星际之门”要在美新建5座数据中心

当地时间9月23日,OpenAI表示,该公司与甲骨文、日本软银集团合作的“星际之门”项目将在美国新建5座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未来三年总投资预计超过4000亿美元,规划功率容量接近7吉瓦。这一项目被纳入代号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计划。

点评:今年1月,OpenAI、甲骨文与软银宣布了“星际之门”项目,计划今后4年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此前有消息称,该项目推进受阻,计划年底前只建造一座小型数据中心。近期英伟达宣布向OpenAI投资不超过1000亿美元,或使OpenAI有搭建AI基础设施更雄厚的资本。

美光最新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6%

存储厂商美光于北京时间9月24日交出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在截至8月28日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美光营收113.2亿美元,同比增长46%。2025财年全年,美光营收达到373.7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美光透露,公司HBM(高带宽内存)客户群已扩大到6家。美光还预测,今年数据中心服务器总出货量将增长16%,传统服务器和AI服务器需求增长都将推高市场对DRAM的需求。

点评:AI带来更多计算需求,全球多地兴建数据中心,带来更多存储需求,让美光等存储原厂受益。美光CFO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DRAM供应紧张和NAND Flash业务改善等,预计下一季度美光的毛利率还将改善。美光等存储厂商业绩增长、毛利率改善的同时,近期由于AI需求增大等原因,多类存储产品涨价,则使下游手机等终端厂商面临成本压力。

OpenAI CEO称未来AI接管人类近40%工作

9 月 26日消息,OpenAI CEO 萨姆・奥尔特曼接受媒体采访,聊及未来的 AI 世界、下一代人类的生活等。奥尔特曼在采访中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 2030 年前到来,这种 AI 将远比人类聪明。谈及“AI 抢人类饭碗”话题时,奥尔特曼认为人们不应以悲观的视角看待 AI,他指出,即使没有 AI,很多30年前的工作如今也不复存在,他声称AI将在未来接管人类经济社会中30%-40%的工作。

点评:对于下一代,给什么建议才能避免30年后被AI取代?奥尔特曼的答案是,要教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原始技能,学会适应这个世界,弄清人们需要什么,为他们打造有用的产品和服务。奥尔特曼承认 AGI 可能会有人类无法理解的副作用和后果,但整体上人类有机会给 AGI 灌输正确的价值观,AGI 最终并不会毁灭人类。

谷歌DeepMind推出机器新模型

9月25日,谷歌DeepMind团队发布Gemini Robotics 1.5与Gemini Robotics-ER 1.5两款专为物理世界设计的AI模型,旨在构建具备感知、规划、思考与行动能力的物理智能体。这两款模型采用“大脑-身体”协作框架,协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多步任务。其中,Gemini Robotics-ER 1.5作为“高层大脑”,负责环境理解、规划与决策,具备领先的空间认知能力。Gemini Robotics 1.5作为“身体”角色,是一个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能将高层指令转化为具体机器人动作。该模型具备“先思考后行动”的能力,在执行前通过自然语言进行内部推理。例如在衣物分类任务中,会先形成“白色衣物入白桶,其他入黑桶”的逻辑判断,再规划具体操作步骤,提升任务成功率与行为可解释性。

点评:新模型展现出跨机器人形态的学习迁移能力,能将在ALOHA 2机器人上学到的技能,直接应用于Apollo人形机器人和Franka双臂机器人等结构不同的平台,无需额外训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