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医生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由于疾病或年龄原因无法使用自己的卵子生育。为此,科学家试图使用新的技术打破这种限制。
根据9月30日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早期实验室研究结果,使用人类皮肤细胞,未来有望培育出功能性的人类卵子,从而帮助女性在自身卵子功能缺失的情况下拥有自己的孩子。
不过,这种方法是否能在临床中最终得到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并可能面临安全隐患。因为这一过程涉及精细的操作步骤,需要先从女性皮肤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已取出细胞核的卵子或卵母细胞中。
用皮肤细胞培育卵子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皮肤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的数量是卵子染色体数量的两倍。卵子仅含有23条染色体,而皮肤细胞和其他非生殖细胞由两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数量为46条,只有将另一组染色体去掉后,才能与精子的另外23条染色体结合。
最新的这项研究打破了上述的技术瓶颈。科学家通过诱导一种被称为“有丝分裂”的过程,解决了多余一组染色体的问题。有丝分裂模拟自然细胞分裂,导致一组染色体被抛弃,留下一个功能正常的卵子。
该研究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导。尽管这是一种开创性的技术,但早期实验数据显示,通过这种方法孕育新生命的成功率仍然较低。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试管中用精子对82个功能性改造卵子进行受精。只有约9%的受精卵发育到了囊胚阶段。目前的所有囊胚均未进行进一步培养。
未参加该项研究的英国赫尔大学生殖医学专家罗杰·斯特米(Roger Sturme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这项研究的成功率很低,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前景仍然非常遥远。
但科学家仍然看到了希望。一位生殖医学专家表示,虽然这项研究仍处于非常早期的实验室阶段,但未来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不孕不育和流产的理解,并且有一天可能会为那些无法通过自然的能力拥有孩子的人,打开制造功能性卵子或精子细胞的大门。
有专家预测,这一过程可能还需要等待至少十年才能实现。“首先是要确保这种技术足够安全和有效,下一步才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关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卵巢是女性体内为数不多需要“提前退休”的器官。在辅助生殖中,最让医生感到无助的就是年龄。
目前,人社部门正在抓紧开发线上经办系统,方便用人单位便捷高效申领补贴,用人单位可于8月底起在线上申请补贴。
2025年秋季起,幼儿园大班免一年保育教育费,由央地财政共同负担,降低家庭育儿成本。
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