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美国科学家弗雷德·拉姆斯德(Fred Ramsdell)与其他两位科学家被授予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财经记者搜索公开信息发现,拉姆斯德早在2019年就已创立了生物技术公司Sonoma Biothapeutics。该公司目前仍处于临床阶段,开发用于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的调节性T细胞疗法。
Sonoma是目前全球较少从事调节性T细胞疗法开发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中资源最为丰富的。去年,Sonoma获得制药巨头再生元(Regeneron)一笔45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2023年,再生元与Sonoma签署协议,两家公司将开发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另外两种未指定疾病的调节性T细胞疗法。Sonoma当时已经获得了再生元7500万美元的预付款。
此前,该公司已获得包括礼来、Arch Venture Partners以及新锐细胞公司Lyell Immunopharma等投资的超过3.3亿美元资金。
研究发现,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他们血液中的调节性T细胞往往过少或无法正常工作。目前,包括礼来和新基制药(Celgene)都在该领域进行投入,不过相关疗法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据诺贝尔委员会成员、生物学家里卡德·桑德伯格(Rickard Sandberg)称,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调节性T细胞药物临床试验超过200个,但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场预计,随着调节性T细胞被授予诺奖,将吸引更多资本加入,有望进一步推动相关细胞疗法加速迈向临床,为新疗法带来希望。“希望这些疗法能有效,从而刺激调节性T细胞来抑制自身免疫疾病,或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对新器官的排异让器官移植更顺利。”桑德伯格表示。
自2003年Foxp3被确认为Tregs的关键转录因子以来,免疫学界掀起了Tregs的研究热潮。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领域已进入“深水区”,但遗留的科学问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均具有较高挑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调节性T细胞研究组组长周旭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调节性T细胞(Tregs)功能失调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感染等。然而,在肿瘤治疗中,清除Tregs虽可能增强抗肿瘤免疫,但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而过继输注Tregs虽可能缓解自身免疫,却可能增加肿瘤发生和感染风险。这种‘双刃剑’效应反映出我们对Tregs功能复杂性的认知尚不全面。”
周旭宇团队研究发现,Tregs与常规T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这一发现入手,该团队的研究聚焦系统解析功能各异的Tregs亚群,并阐明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其调控机制。“这些基础免疫学问题的突破,将为设计更精准、可控的下一代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关键理论依据。”周旭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他表示,近年来调节性T细胞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进展,是发现Tregs的功能超越了免疫调控范畴,还参与多种非免疫相关生理过程。例如,研究逐渐揭示了组织驻留Tregs的独特功能。在脂肪、皮肤、肠黏膜等多种组织器官中,存在大量定居型Tregs,它们不仅调控局部免疫,还参与组织修复、代谢调节甚至影响干细胞行为,展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的功能面貌。
在相关疗法的开发方面,周旭宇表示,直接利用Tregs进行细胞治疗也面临巨大挑战。“这是由于Tregs在体内数量稀少,仅占外周CD4⁺T细胞的5%-10%,无法直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主要依赖体外扩增,但扩增后的Tregs难以保持稳定性,甚至可能丢失关键的Foxp3转录因子,从而丧失免疫抑制功能。”他解释称,此外,Tregs的功能发挥依赖于其抗原特异性。尽管多克隆Tregs在Ⅰ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但其有效性尚不明确。国际学界基本共识是,需要开发抗原特异性的Treg治疗方案,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发仍相对滞后。
他还提到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与调节性T细胞技术未来融合发展的前景。“CAR技术可以应用于Tregs,从而产生CAR-Tregs。这是目前实现抗原特异性Tregs治疗最直接的策略之一。”周旭宇表示,“这些CAR-Tregs能够精准地‘关闭’针对特定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也是当前Tregs产品研发的热点。”
在他看来,未来CAR-Tregs疗法有望替代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为移植患者或自身免疫病患者提供可能“一次性治疗、终身获益”的新选择,为众多难治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Ⅰ型糖尿病等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