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股三大指数跌幅收窄,上市公司平淡回应,市场押注新一轮“TACO交易” 

第一财经 2025-10-13 12:24:41 听新闻

作者:安卓    责编:杜卿卿

从早盘表现来看,虽然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震荡,但并未复制4月7日的暴跌行情。

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表示,美国将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的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特朗普的推文同时引发全球大类资产波动,股债汇齐跌。

不过,在经历了4月份“对等关税”冲击之后,市场已形成了学习效应,不少观点判断这大概率又是一次典型的“TACO交易”。所谓“TACO交易”,是华尔街流行的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的策略,指的是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导致市场下跌时,投资者便押注他最终会退缩,股市将反弹,投资者通过逢低买入而获利。

今日早盘,三大指数均低开,随后跌幅收窄,截至午间,沪指跌1.3%,深成指跌2.56%,创业板指跌3%。从早盘表现来看,虽然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震荡,但并未复制4月7日的暴跌行情(沪指跌7.34%、深成指跌9.66%、创业板指跌12.5%)。

板块方面,金属新材料、贵金属、军工装备等涨幅居前,九菱科技(920505.BJ)最高涨幅超24%,银河磁体(300127.SZ)、新莱福(301323.SZ)20cm涨停;安泰科技(000969.SZ)、包钢股份(600010.SH)亦涨停,奔朗新材(920807.BJ)、西磁科技(920061.BJ)等跟涨。

不过也有投资者表达担忧,认为A股市场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新一轮“TACO交易”?

今日早盘A股市场表现在意料之内,上周末,各家券商已作出相应的研判。

银河证券认为,此轮美关税威胁的预期冲击程度大幅下降;政策稳市机制已提前就位;市场聚焦中长期政策预期,A股市场仍将“以我为主”。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2018年以来,特朗普多次对华加征关税。事后来看,经济和资本市场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经验规律的:一是关税从事后来看都是扰动,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很难被围堵和替代。二是面对外生冲击时,资本市场一般会先后经历一次性“计提”,再经历事件缓和带来的“冲回”和政策升温带来的“对冲”。三是相对于外部扰动,资产本身的安全边际是更重要的定价因素。

华创证券分析师张瑜认为,4 月份和当前,中美关税摩擦升级的幅度都明显超市场预期。但不同的是,在经历过4月份近乎贸易脱钩的情景之后,此次再大幅加征关税,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另外,4月份时市场完全不清楚后续关税的发展方向,且更为悲观,但当前,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TACO交易的概率明显更大。

同时,上市公司的整体反应也较为平淡,利空早已提前释放。自4月份以来,美政府关税施压不断,9月份以后更是密集发作,频频向全球散发关税威胁论。

诸如9月25日、10月6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先后发文,称美国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包括自10月1日起对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关税;对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自2025年11月1日起,所有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至美国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将被征收25%的关税。

伴随着威胁言论,美政府一边新增关税、额外费用等;一边实施出口管制。9月29日,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决定对木材,软包木制品、橱柜、盛洗台等商品加征10%-25%关税;10月3日,美国新增船舶费,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费用;10月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公告,将26家实体与3个地址加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16家中国内地企业和3个中国香港地址。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特朗普10月10日的言论更可能是美国为了增加谈判筹码,美方设定的关税生效时间选择在了10月31日APEC峰会结束后,同时,特朗普也表示并未取消与中国的会晤。4月以来,双方已有多次“交锋”,也有三轮正式谈判,美国也清楚中美贸易禁运的后果,美国短时期内也难以离开中国供应链。

上市公司反应平淡

对于9月份以来多项商品被加征的关税,上市公司亦作出了回应。

匠心家居(301061.SZ)称,美国政府于9月29日发布了有关关税调整的相关政策与细节,涉及的内容较多。公司正与国内外一些专业机构共同学习和探讨政策解读,公司将继续密切跟踪政策进展,并根据官方明确要求,结合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专业测算和积极应对。

锐明技术(002970.SZ)表示,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全球业务不同地区的平衡性,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均有业务落地,亚太、南美、中东、非洲等地区业务近年来快速增长,地缘政治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有限。

锐明技术称,现阶段,美国单一市场营收占比逐年降低,且公司越南制造中心于2023年投产运营,实现本地化生产制造,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关税问题并满足公司运营、产能需求,美国关税政策不会对公司收入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特朗普宣布的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多家上市药企表示影响有限,或是对美出口占比较小,风险可控,如华东医药(000963.SZ)、奇正藏药(002287.SZ)等;或是已在海外尤其是美国设有生产基地,如金凯生科(301509.SZ)称,公司主营小分子CDMO服务,在中美两地均设有生产基地,相关关税政策目前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亿帆医药(002019.SZ)也表示,公司创新药产品亿立舒目前美国市场的制剂灌装由美国CDMO公司完成,并在德国进行包装和发货;近期公司一直关注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并不断优化其产品供应链及成本,已提前启动将该产品直接在美国本土进行质量放行和发货,若关税持续执行且合作方提出分摊增加关税的诉求,预计亿立舒最快明年起可实现从美国本土发货,该政策对该药品在美销售没有重大实质影响。

事实上,多年的贸易摩擦之下,中国企业早已制定了完整的应对之策:产能出海,实现多元布局;抑或逐年降低对美市场的依赖度,将视线转向其他市场。

冠盛股份(605088.SH)称,为应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马来西亚工厂已有部分产品出口至北美市场。尽管与国内生产相比,马来西亚的直接制造成本及供应链稳定性仍逊于中国,整体成本约高出10%-20%。然而在叠加美国关税及对供应链稳定性的考量后,马来西亚产线仍具备综合竞争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