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迹象表明,在历经多年的存量博弈之后,信用卡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头部机构市场地位逐渐稳固,行业马太效应持续显现的同时,开始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今年以来,信用卡行业多家头部机构密集公告调整信用卡业务。4月,招行、中行、交行等多家大行发布宣布正式启动银联-Visa双标磁条卡升级芯片卡的进程;7月,招行、光大、汇丰等官宣部分高端卡产品权益及活动更新;更早之前,农行、建行、中信等也曾先后公告停发或调整部分卡产品卡面,涵盖联名卡及其他主题卡种。
业内分析指出,头部机构正依托品牌优势,加速迭代产品、推动业务快速转型,以更好适应新消费时代的需求。
产品迭代,尊重商业规律
本轮调整涉及产品体系优化、卡片功能升级、客群策略调整等多个方面。“卡产品的调整,是信用卡机构在结合市场环境、自身经营和监管指引等多重因素综合考量后的主动选择。”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以调整中备受关注的联名卡为例,作为联名双方共同合作的产品,其本身受合同期限制约,既有可能在合作协议期满后将自然终止,也有可能伴随着联名方经营重心的调整而宣告停发;其次,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信用卡合作业务的规范引导,要求银行审慎充分评估联名单位与信用卡产品定位的匹配度。业内普遍认为,这标志着紧扣圈层特色、满足客户需求将成为产品迭代的方向。
作为市场的产物,卡产品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需求及场景随之变更,致使原本瞄准部分特定场景的信用卡产品难以在新环境下继续维持规模效应,或许还会造成运营成本与收益的倒挂。因此,对发卡行而言,为提升经营效率、确保服务长期可持续,持续迭代卡产品已成为必要之举。
例如招行信用卡在2006年推出的Hello Kitty联名卡,至今已先后发行十余款经典卡面,并在制卡工艺、周边礼赠等方面不断升级,累计发卡量逾千万,得到粉丝和市场的一致好评;近期,又先后对初音未来、英雄联盟联名信用卡进行焕新升级,一经上线即备受用户关注。
业内人士分析称,对同一主题卡产品的迭代可在保持产品整体脉络的辨识度和完整性的同时,进一步契合产品设计与客群用卡需求,维护其产品体系含金量。招行信用卡方面则表示,其跟随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矩阵的经营方向,持续为市场提供最具竞争力、最符合客户消费需求的产品。
可以看出,信用卡调整实质上是行业在多重压力下寻求健康发展新路径的努力。产品调整的背后逻辑在于主动剥离低效产能、告别规模竞赛,转而精细化匹配客群需求、重塑业务结构。“这是银行优化经营策略的常见方式,也是尊重商业规律的体现。”多位业内人士指出。
加速进化,重塑信用卡价值
记者梳理近年来各家银行信用卡机构公告发现,除了产品服务升级,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首的行业头部机构也以技术迭代推动信用卡功能和价值的进化。
作为高效、通用的国际化支付工具,信用卡长期让人们在世界各地便捷支付;随着“连进来”和“走出去”成为新的趋势,信用卡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的价值又进一步升维。在此过程中,国内信用卡经营主体也针对跨境场景迭代产品功能,给持卡人更为顺畅、便捷的境内外支付体验。今年以来,多家大型银行已密集启动双标磁条卡向芯片卡的升级工作。
业内介绍,相较于传统磁条卡,芯片卡具备安全性能和受理范围方面的两大核心优势。其采用加密技术及动态验证机制,从根本上降低了卡片复制与伪造的风险;此外,目前跨境主流市场已基本完成芯片卡受理环境的改造,不再支持磁条卡降级交易,磁条卡出境后使用场景鲜少。在此基础上,新双标芯片卡能够借助国际卡组织的全球网络优势打通跨境支付链路,显著提升境外消费的便捷性。
据悉,本轮“磁升芯”的卡片换发,一方面整体遵循“卡号不变、体验无缝”的原则,提升客户用卡体验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多家银行也针对境外用卡场景配套以丰厚的境外权益回报。例如招行信用卡提供“320元汇率补贴”,持卡人领券后境外指定目的地线下刷卡达标,奖励即可实时入账,进一步提升客户的价值获得感。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头部机构调整加速深化,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本轮“柔性去产能”逐步完成后,市场格局将趋于明朗稳定,信用卡产品能够获得穿越周期的能力,走向长期健康的行业生态。
(此文不代表第一财经观点,系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目的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