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0期圆桌对话 聚焦外资资管开放深化与产品创新升级

第一财经 2025-10-15 18:30:25 听新闻

责编:漆辛夷

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各外资集团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投资机遇?

10月11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0期活动在上海浦东如期举行。在主题为“新阶段外资资管的开放深化与产品创新升级”的行业对话中,嘉宾们围绕全球格局下的中国机遇、机构特色化实践、多元价值共创等核心话题,进行了一场开放、深入的思想碰撞。

本次行业对话由路博迈基金(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小庆主持,未来益财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涛,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安昀,安永大中华区中国金融改革工作组主管合伙人江海峰,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红担任对话嘉宾。

中国市场是一片容易获取α的土壤,并擅长“从1到N”的创新

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各外资集团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投资机遇?

在崔涛看来,其所在集团对中国市场持明确的看多态度,认为当前市场情绪与估值均处于低位。无论是自营资金还是产品层面,集团均已重仓中国,尤其高度看好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潜力。

崔涛透露,这一战略决策的关键推动力源自集团负责人去年底对中国的实地调研。在深入走访比亚迪、华为、小米等领军企业后,负责人明确指出中国股市被严重低估。他强调,中国GDP占全球比重近20%、工业产能占三分之一,而同期股票市值仅约10%,这一显著落差“显然不合理”。基于此,他建议团队排除外界干扰,客观研判中国真实发展现状,坚定加大对中国资产、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布局。

安昀同样对中国市场展现出积极展望。他从投资维度分析指出,中国不仅市场规模庞大、结构完善,涵盖大中小盘及产业链上中下游,更具丰富的市场深度与多元参与者,是一片易于获取超额收益的沃土。结合居民资产配置趋势,他进一步判断,未来居民收入在资本市场的配置占比将迎来系统性提升。

立足全球视野,安昀强调,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核心,为外资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提出,通过数据赋能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外资机构有望实现从“1到N”的规模化跃迁,将内容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产品竞争力。

在具体赛道布局上,安昀明确将目光投向中国消费板块。他指出,从历史经验看,消费输出以文化输出为前提,文化输出又以产品输出为前提,而中国制造已行销全球。在此基础上,他相信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生活方式也将逐步走向世界,为消费领域带来长期投资机会。

资管机构发行产品需要注意市场周期性,避免在高点发行产品

在崔涛看来,外资资管机构在中国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本土化战略。他回顾了过去二十年来外企中国负责人背景的演变路径,他们从最初的外籍人士,到后来的港澳同胞,再到如今的本土精英,这一变化深刻印证了外资机构本土化的发展规律。

崔涛进一步指出,中国是全球竞争最充分的金融市场,中国投资者也是最务实的群体。外资机构唯有通过深度本土化,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如果能将产品做到像特斯拉、苹果那样被市场广泛认可,客户自然会选择你”。将境外成熟且经过验证的产品与理念引入中国,并与监管保持积极沟通,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正是外资机构对中国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贡献。

安昀则从资产配置角度提出见解。他认为,吸引外资需要拓展资产配置的广度。目前国内可配置资产类别相对有限,而全球范围内具备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更为丰富,机构应将视野放宽至全球。同时,开发更简洁、高效的交易工具,也能为构建投资组合提供更完善的配置选择。

安昀特别关注到“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在他看来,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通过持续的投资者教育来缓解,引导投资者避免追涨杀跌;其次,资管机构应尊重市场周期,尽量避免在市场高点发行产品;此外,净值曲线的透明度与平稳性也至关重要。波动过大的曲线会诱使投资者频繁交易,而基金管理人有责任通过资产配置、风险对冲和主动管理等方式,使净值曲线更加平滑可靠,从而增强投资者持有体验与信任。

呼吁资金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更自由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作为国际金融服务商代表,江海峰在长期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切感受到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他指出,即便在全球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资管行业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实现逆势增长。

江海峰特别提到近期发布的《2025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报告》,其中上海从去年第7位跃升至第5位。他认为,这一排名变化清晰表明,全球投资者不仅重新认识到中国深化开放的决心,也对国内正在积极推动的科技金融战略有了新的认可。

他建议,机构应紧扣技术转型、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及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主动调整企业方向,从而在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红利。

此外,江海峰进一步呼吁,未来优质、中长期资金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更自由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共同促进整体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小兔快跑”模式

在与外资资管机构的长期合作中,吕红观察到,外资机构始终将法律合规置于展业首位,其次才关注盈利模式和经营策略。

吕红形象地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比喻为“小兔快跑”——各类市场要素依次放开,从QFII、QDII到股票通、基金互认等制度陆续推出。她指出,每一项开放举措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支撑。尽管外资机构在适应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面临挑战,但吕红强调,若希望在中国实现长远发展,积极跟进政策变化、依托本土团队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数据跨境流动曾是外资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吕红指出,2023年以来数据立法日趋宽松,规范日益清晰,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明确的操作空间。

她特别提到浦东自贸区推出的数据跨境清单制度,该机制采用“白名单”管理模式。目前,对大多数不涉及敏感信息的外资资管机构而言,日常经营所需数据已基本可实现合规出境。

与此同时,江海峰也从数字化角度提出观察。他指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仍显不足,尽管自DeepSeek等技术突破以来,海外开始关注中国科技发展,但理解程度依然有限。他强调,中国的数字化已远远超越“手机赋能生活”的层面,正全面覆盖5G向6G的设施升级、数字工厂、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等深层领域。江海峰认为,外资资管机构亟需把握中国当前优越的数字化环境,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借助AI等技术实现业务降本增效——这已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在圆桌对话的最后,阎小庆在总结发言中深刻指出,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市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他强调,尽管外资资管机构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但更应看到其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机遇。他呼吁外资机构积极拥抱并深耕中国市场,同时也要学习中国本土企业所具备的坚韧意志与顽强的生存智慧。

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联合会协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该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