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杭州都市圈也有成长的烦恼,“十五五”要做四篇文章 | 都市圈2.0

第一财经 2025-10-15 19:21:16 听新闻

作者:杨钊    责编:任绍敏

杭州人均GDP分别是东京、纽约、旧金山的1/2、1/5、1/6

杭州都市圈起步于2007年,已有18年历史,2023年,新一轮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杭州都市圈也成为国家第八个、长三角第二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核心范围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3.9万人,协同范围扩展到衢州、宣城、黄山等两省三地。

近日,新建杭州至衢州高速铁路(简称杭衢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预计年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来源:新华社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杭州都市圈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杭州都市圈创新创业活力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中企业支出占比达到90%以上,民营经济全国领先,2025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湖嘉绍四市共有63家企业入围,占全国的12.6%,占浙江省的58.87%,杭州连续23年上榜企业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同时,杭州都市圈共同富裕的成效明显,2024年杭湖嘉绍四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均低于1.64。

杭州都市圈着力打造数字智慧圈,数字引领各领域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同时着力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

但是,对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杭州都市圈建设还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是要素承载和集聚效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杭州人均GDP分别是东京、纽约、旧金山的1/2、1/5、1/6,单位用地经济密度也分别仅为东京、纽约、旧金山的1/6、1/2、1/6,集约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创新能级与开放水平仍需进一步突破。与国内领先都市圈相比,杭州都市圈在研发投入强度、顶尖人才集聚等创新指标上仍有差距,在机场能级、国际通航点数量、进出口总额等开放维度上有所滞后。

三是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尚有一定差距。除了数字经济外,杭州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较高产业话语权的链主型企业相对较少,产业基础能力和生态主导能力偏弱,对于都市圈产业链纵向协同和要素配置牵引力有待进一步升级。

四是轨道与通勤网络有待进一步提升。得益于G20峰会和亚运会,杭州的地铁5年建了506公里,跨市域城际铁路建设全速推进,但是运营、整体通勤率都有提升空间。

五是协同推进有待加强。都市圈还是朋友圈,缺乏强有力政策体系和立法保障。

聚焦“十五五”,杭州都市圈要全力写好四篇文章。

一是优化体系的文章。主动融入、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快与南京、合肥、苏锡常等都市圈的合作,推动杭绍甬一体化。要向内优化空间、网络化格局,着力培育都市圈次级增长级,强化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战略廊道的要素集聚和支撑作用。

二是创新提升的文章。要主动对接上海、南京、合肥等地的高能级原始创新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展开产业链、创新链的拓展深化。

三是智慧治理的文章。城市大脑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所以要把智慧治理文章继续深化做好。

四是绿色宜居的文章。建设山水人文和谐共生的城乡发展共同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路径,持续擦亮“江南绝色 吴越经典”文旅品牌,都市圈的建设要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者系杭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