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报告》。该报告系统性地分析了2025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宏观政策分化与金融科技加速变革的复杂背景下,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动态、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报告指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变迁呈现六大显著特征,包括竞争根基在于强大的实体经济与对外经贸基础;头部格局整体稳定但亚洲追赶势头强劲;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成为关键新赛道;高能级金融机构集聚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金融市场稳定性成为重要软实力;金融、科创与航运“三中心”融合发展趋势凸显等。
具体而言,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并非仅靠金融业,而是深深植根于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纽约的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协同发展;伦敦的优势在于其历史悠久的专业服务网络;新加坡则兼具强大的制造业与转口贸易;上海、北京、香港呈现出金融与制造业、IT产业、贸易服务业的多元融合特征。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也体现在其对高能级金融机构与专业服务机构的集聚能力。上海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大量外资银行、大型资管机构总部集聚,北京是全球百强银行总部最集中的城市,而纽约和伦敦则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投行与最多的国际银行分支。
金融市场深度决定了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伦敦在外汇交易市场遥遥领先,纽约在股票市值上独占鳌头,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位列全球第三、商品期货成交量领跑全球、海运金融服务表现亮眼。市场的稳定、透明与高效,已成为吸引全球资本与人才的重要保障。
面对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正聚焦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赛道。报告专题研究指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已在特色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纽约通过强大的风险投资生态,构建了“金融赋能科技、科技反哺金融”的协同发展模式;伦敦依托清晰的国家战略与活跃的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领域建立了全球领导地位;新加坡巧妙地将地理优势与政策创新结合,打造了顶级的航运金融生态;日本则针对深度老龄化社会需求,发展出成熟的养老金融体系;香港正凭借其完善的监管框架,积极布局虚拟资产市场,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金融枢纽。这些实践表明,抓住结构性机遇,深耕特色金融领域,是国际金融中心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