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7日)上午举行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介绍了我国航运业发展相关情况,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情况及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总体安排。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陈帅、上港集团副总裁柳长满、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陈雪强、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杨政出席新闻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一)
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环境,我国航运业顶住压力奋楫前行,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活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航运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海运连接度已连续19年保持世界第一,2024年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海运量的31.3%,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能源、粮食、矿石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力有序。今年前8个月,全国水路货运量达65.6亿吨,同比增长3.8%;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0.3亿吨,同比增长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2.3亿TEU,同比增长6.3%。
二是航运基础设施网络能级稳步提升
水运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西1区段建设进度过半,平陆运河建设进度已超过80%。干线航道不断扩能升级,长江荆江河段二期工程、西江南宁至贵港段等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今年前8个月,全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432.7亿元,同比增长3.6%,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航运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智慧港口建设继续领跑全球,我国已建自动化码头达到60座。智慧航道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突破1万公里。基于区块链的港口电子放货和海运电子提单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印发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推动智慧航运创新场景加速落地。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基本实现常态化,岸电全年使用量预计将突破2亿度。实施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老旧营运船舶加快报废更新,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应用速度进一步加快。
四是航运高质量发展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国际海运条例》的修订,为维护国家海运安全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新制修订《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1+1+N”政策体系全面构建,部省协同建设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于近期启动推进。
五是航运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
我国与科威特于2025年4月签署了海运协定,与我国签署双、多边海运协定的国家及地区已达到70个。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稳居全球前三,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上市满2周年运行平稳。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国航海日活动等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业界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
面向未来,中国航运业将坚持向“绿”转型,向“新”求质,做全球航运合作的支持者、开放发展的践行者、公平秩序的维护者,着力构建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航运体系,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谱写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
(二)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基本建成”进入“全面建成”新阶段,全球排名稳居前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01、海空枢纽港建设稳步推进
在海港方面,上海港集装箱枢纽地位继续夯实。“十四五”期间,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工、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投产、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二期竣工。2024年上海港全年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全球第一,也成为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今年前9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153.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600.4万标准箱,核心运行指标均达到预期。
在航空港方面,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先后开工,未来将形成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捷运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上海机场定期通航48个国家291个客货运航点,货邮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二。今年前9个月,上海空港两场累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2.79万架次、1亿人次、328.6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39%、8.04%、6.72%。
在邮轮港方面,2023年1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2024年1月开启商业首航。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在沪成立。首单海关特殊监管区内邮轮直供物资新模式落地。今年前9个月,上海邮轮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25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51.4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5%。
02、航运服务软实力持续提升
在海事仲裁领域,上海率先构建多层次、全链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出台,填补了国内空白。2024年8月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沪裁决。此外,首例上海港“海事调解”对接“海事仲裁”确认案件成功办结。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相继设立境外分支机构。
在航运金融与保险领域,2023年8月,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国际化航运指数期货,目前日均成交额破15亿美元,在全球航运衍生品市场中位居前列。中国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在沪成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破1亿大关。
03、绿色智慧航运加快转型
在绿色航运方面,上海港的LNG加注能力持续上升,甲醇实现了常态化加注,上海港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具备LNG和甲醇船到船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洋山港实现了国内首船国产绿色甲醇燃料的接卸、储存及加注全流程作业。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成立,为我国首个专注于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的法定实体。
在智慧航运方面,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码头成熟运营,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一期建成。航贸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航运枢纽区块链基础设施搭建完成。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分布式协同数据链11个省市地区节点挂牌并启动建设。上海市内河电子航道图与长江水系、江苏省内河航道实现互联互通。
“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由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虹口区人民政府、中远海运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海机场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船级社等承办。本次论坛将于10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行,主题为“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
论坛包括开幕式暨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国际海运论坛”和“国际航空论坛”,以及海上交通安全、数字与智能、司法与仲裁、金融与保险4个分论坛,并同期举行10余个特色活动。其中,开幕式暨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将邀请权威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出席并发言,并发布系列重磅成果。今年论坛规模将达4000人次,嘉宾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全球50来个国家及地区。各论坛邀请的航运业界及产业链各方专家的观点交流与碰撞,将有力推动全球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高端访谈》第二期节目专访挪威船级社海事首席执行官柯努特。
马士基称,当前该公司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支付的有效平均关税率大约为21%。
中远海运声明:坚决反对美方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的歧视性决定
“未来,要想长久地从海洋获取福祉,需要走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蓝色海洋经济之路。”
未来,120TEU批量标准集装箱电动船舶将穿梭在这条航线上,预计单船每个往返航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7吨,全年减少排放超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