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骨质疏松日:中鹊物业、八院骨科联合开拓居家养老服务

2025-10-20 08:52:34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刘红

10月19日上午,在上海市徐汇区东兰古美小区内,上海中鹊物业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联合主办了一场以“关注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为主题的健康咨询活动。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好医生荣誉获得者、区域名医、八院骨科孙平教授亲自带队,组织其科室团队骨干走进社区,旨在为老年居民提供专业的骨质疏松防治知识,提升公众的长期型健康管理意识。

金秋时节,作者调研徐汇区虹梅街道东兰古美党群服务中心

这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健康和零距离对话活动,也是八院骨科迎接自己的专业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并以此为契机助力居家养老服务的新尝试。这已是全球性的大课题,故每年十月二十日即为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主要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当前的局势是: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重视。然而与骨质疏松症高位流行趋势相悖的是,广大群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显然,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急需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

中鹊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杨俊(中)介绍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清单

而在上海中心城区,老龄化已经向高龄化迈进;当然这是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全民健康战略取得进步的新标志。如说起徐汇区,可谓每个街道都是长寿社区。我近期调研中,虹梅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海君就提供了详细的长者数据。如虹梅街道常住人口有33673人,60岁以上有8044人,占23.88%;80岁以上有1173人,占3.48%。而在我重点调研的虹梅街道东兰古美片区,则位于闵行区;是徐汇的一块“飞地”,其整体为居住型片区。片区面积仅约0.23平方公里,但下辖5个居民区(古一、二、三、四居民区,东兰居民区)、4600余户居民,户籍人口6300余人,常住人口1.1万余人。片区内房屋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动迁安置居民为主,其中60岁以上人口超40%。片区有驻区单位3家(漕实小学、东兰幼儿园、田林第六幼儿园)、沿街商铺26家。居民和单位,对健康科普、常规医疗、特殊照护、居家养老等相关新服务均有明确的需求;故东兰古美片区党委正积极探索!

徐汇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型居家养老探索

徐汇区人大代表、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杨震青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胡强院长,很支持这样的探索型新实践。我自己在调研中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社会活力,如据全国劳模、上海市人大代表、徐汇区总工会副主席王承介绍:“十四五”期间,他关注的徐汇区围绕养老服务“增量、增能、增效”课题,已经明确感知到各街道均落实布局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尤其是虹梅街道进一步织密网点、均衡布局,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功能不断提升,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更加充分发展,基本实现了养老便民资源均衡布局,且进一步提升了老年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我在和王承的交流中,认为上海中鹊物业党支部在虹梅探索的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就是份出色、及时的城市软实力报表;这份服务清单设计为维修服务、家政服务、照料服务、护理服务(居家养老)四大主系列。其中照料服务,有十二个细项;包括上门理发、代为配药、协助搬运(提领重物),有意思的是还有读书读报等心灵交流的适老服务。但我在调研中发现,东兰古美片区老人莫名其妙发生骨质却不是孤案。

智能化技术条件支持下的居家养老物业服务运行平台示意图

我出席了中鹊物业公司举行的专题座谈会,聆听了公司总经理杨俊的养老与物业新探索主题报告。对话中,我和杨俊说明——其实没有莫名其妙的骨质;就是骨质疏松导致;因此和专业团队如八院骨科结对,并展开相应主题科普活动是必要的。于是,双方就迅速行动起来了。为此,八院骨科孙平团队进行了精心的专题准备,着重向社区群众介绍了骨质疏松的分类、定义、高危人群、筛查方式、日常注意事项、饮食注意等,收到了广大老年居民热烈反响。接触群众后,孙平教授坦率告知:“许多老年人只知道补钙,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老人确诊了骨质疏松,但门诊时间太短,除了按时服药其他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并不清楚,让我们觉得下社区科普的必要性,可以更贴近群众,科普疾病、健康生活”!

全国劳模、上海市人大代表王承在今年上海市两会期间的留影

而杨俊感慨良多,他这样表示:“主题活动伊始,八院骨科杨维杰主治医生为在场老年居民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骨质疏松专题讲座。他结合临床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骨质疏松的成因、常见症状、危害以及科学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特别强调了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提醒老人们要及早关注骨骼健康,防患于未然。讲座结束后,现场进入了热烈的健康咨询环节。孙平教授、杨维杰医生及其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地接待了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居民。他们认真倾听老人们的健康困惑,仔细查看部分居民带来的体检报告,并针对个体情况提供了个性化的诊疗建议和日常保健指导。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相当融洽”。杨俊认为:此次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直接送到了居民“家门口”,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人出行不便、咨询困难的实际问题。黄海君则认为:特别是“专业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健康知识,更是感受到了来自八院骨科白衣天使的温暖与关怀,并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的惠民活动”。

上海好医生荣誉获得者、区域名医孙平教授(左二)在骨质疏松日主题活动中和社区长者交流

我在和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杨震青的交流中,我告知自己十年前就开始研究居家养老的课题了、当时就已经明确感知到老人防跌倒是中心城区家庭的头号挑战。而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跌倒而后不久就离去,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并更加关注骨质疏松这一挑战了。据我掌握的新情况:骨质疏松症,是我国目前排名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元人民币。而专家们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

杨维杰博士在虹梅街道开展骨质疏松防治主题培训活动

十四五期间,我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重心已由治疗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逐步转移到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和积极管理上来。特别是早期正确诊断,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非常重要。孙平教授则进一步地指出: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就称之为峰值骨量。在我看来: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进入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也应该保持适量的运动;这方面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应更上一层楼!

左起:杨维杰、杨俊、孙平、章伟、张文香;在骨质疏松日主题科普活动中合影留念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