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落后到反超全国4.2个百分点,上海外贸出口凭什么“逆袭”

第一财经 2025-10-22 12:20:47

作者:缪琦    责编:杨志

进出口规模呈现“阶梯向上”走势。

从开局落后全国到大幅反超,上海三季度外贸强势“逆袭”。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增长5.4%,增速超过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增势更加明显,11.3%的增速比全国高出4.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1%,也超出全国1.3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上海外贸“逆袭”是逐步发力的:一、 二、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分别为1.01万亿、1.14万亿、1.19万亿元,分别下降2.5%、增长7.2%、增长21.2%,呈现“阶梯向上”的走势。

蓄力之下,上海的三季度外贸规模也创下了单季历史新高,9 月单月的进出口规模更是突破4000亿元大关。

上海外贸“逆袭”动因何在?

“逆袭”背后

“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詹宇波对第一财经表示,三季度外贸增长既是产业升级阶段性成果的展现,也因为出口市场进行了多元化调整。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贡献显著,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全国外贸的结构类似,上海出口的市场格局的确改变了。面对欧美市场占比有所下降的现实压力,新兴市场不仅补上了缺口还带来了新增量。

前三季度,一方面,上海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6003.1亿、3257.2亿元,分别下降0.4%、8.1%,合计占全市外贸总值的27.7%,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对非传统市场进出口增长8.7%,贡献率达87.8%。尤其在出口市场开拓上,对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增长27.7%,对非洲增长79.2%。

首先,在市场格局的调整中,企业的全球化已从初期的“卖产品”升级为涵盖技术、资本与管理的价值输出,并在与本地化共赢的思维中实现产业链的系统性落地,同时反向赋能中国的制造转型。

作为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电气集团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利润实现“双增长”,其中海外营收已占集团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在高端装备和软件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及国产化替代的同时,上海电气在海外市场取得一系列突破。比如,旗下企业成功实现首根自主研发5G70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出口,风电集团接连中标波黑两个风电项目,振华轴承在保加利亚的首个欧洲工厂也进入调试阶段。

其次,在“风大浪急”的国际形势下,外资对上海外贸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民企活力凸现、贡献显著,担当起了重要引擎。

前三季度,民企进出口1.32万亿元,大幅增长27.1%,增速领跑各类经营主体,对全市进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164.5%。和去年同期相比,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全市外贸比重提高了6.7个百分点,已接近4成。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一斑:前三季度上海有实际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达4.6万家,增加8.2%。

与十年前主要由国企担当“出海”主力军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跃升为全球布局的主动力量与崭新生力军。作为电力设备制造领域的民企,思源电气今年前三季度继续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9%。他们将增长关键归结于全球化—目前公司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突破1/3。

另外,上海制造的含金量和含“新”、含“绿”量不断提高,为出口提供了更强的竞争力和韧性。

前三季度,上海市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医药品、西药原料药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同期,高端制造业出口增势显著,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出口分别增长41.6%、39%、 36.5%、29.6%。上述商品合计贡献出口增量超200亿元;上海市“新三样”同比增长6.3%,继续保持超千亿的出口规模。其中,在特斯拉储能工厂投产带动下,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上汽加大混动汽车出口力度,推动全市混动汽车出口196.1亿元,增长2.1倍。绿色航运装备异军突起,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大幅增长82.7%。

综合来看,上述绿色产品合计贡献出口增量159.9亿元,实现了增长动能的重点突破。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数据,其海外市场“稳步增长”,市场占有率逐渐加大。今年9月,上汽海外市场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12.2%,1-9月累计销售76.5万辆,同比增长3.5%。上汽MG品牌今年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已超过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在英国的市占率超过4%。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佳对第一财经表示,受益于上海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关税波动带来的影响会更弱一些。同时,上海的“新三样”产品、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也与新兴市场的需求匹配。

增势何以持续

詹宇波提出,上海的外贸增长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展现,要保持增势也需要持续保持相关产业的占比和能级提升。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市场并做大已经打开的新兴市场,提升上海企业“出海”和本地化运营的能力。聚焦民企的活力和不断加大的贡献,上海接下来也需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更适配和优化的营商环境。

王佳认为,外贸增势能否持续取决于上海能否不断提高产业链的韧性以及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电子消费品、新能源汽车等。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和不确定性加大等挑战,上海乃至全国外贸政策支持还将继续强化,随着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推进,上海将继续受益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一带一路”共建等带来的效应。

2025年1-9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超4100万标准箱。9月19日,上海港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又一次突破17万标准箱,达到172395标准箱,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上海港海铁联运业务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强化货运点线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分阶段调度列车,实现装卸、船期的高效对接,缩短车流在站、在港的停留时间。

截至目前,今年上海港海铁联运业务量同比增长18%,16条“天天班”班列稳定开行,业务覆盖范围已达10个省份45个城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