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先进制造业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投资项目52个。
近日发布的《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16条政策措施推动当地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跃升。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广东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深度应用,主要体现在消费电子、汽车、服装箱包、生物医药等当地重点优势产业上。例如,《行动方案》提到,要推动工业模型创新发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工业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培育一批适应制造业复杂任务环境、具备跨模态数据处理能力的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制一批质量检测、工艺优化、设备运维等场景专用小模型。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了“模型券”“算力券”“训力券”等支持工具。其中,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发挥省市合力,通过“算力券”“训力券”等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并支持工业企业、电信运营企业、通信设备企业建设边缘数据中心,推动端侧设备智能化升级,在感知设备、生产装置、控制单元、无人运输车辆等部署轻量化算力模块,实现工业云端训练、边缘推理、终端感知等多场景算力综合应用。
在22日的专题发布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亦表示:“从产业实践来看,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渗透和应用于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可以说,行业场景延伸到哪里,人工智能将覆盖到哪里。我们的计划是,发挥广东市场广阔、场景丰富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据曲晓杰介绍,广东将聚焦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以及带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这三方面来部署。其中,数智化“链式改造”体现在推动链主企业建设数智化供应链,基于工业大模型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带动供应链相关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标准制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精准适用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强化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也在本次《行动方案》中有所体现。《行动方案》要求加强财税金融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支持,例如依托省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领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广东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吕宁介绍,近年来,当地省属国资国企实施制造业投资五年倍增计划,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33个“人工智能+”项目纳入拓新工程,通过“一项目一方案”将支持政策精准滴灌至项目团队,环保集团无人矿山装备、广东建工控股集团智能检测机器人等已进入推广应用。并加快广东省数据集团组建,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制定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工作方案,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投资超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吕宁还提及,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投资项目52个。粤科金融集团成立人工智能方向科研机构联盟,签约总规模近30亿元的5支成果转化基金,聚集近120个人工智能项目。恒健控股公司正在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产业链开展投资布局。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琳琳表示,在助力企业数智化改造方面,2025年年初预算安排涵盖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与开展智能化改造在内的“制造业当家”资金262亿元,通过支持制造业领域各项重点工作,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据琳琳介绍,自2018年启动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来,广东省财政已累计投入约15亿元,其中2025年预算安排1.32亿元,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攻关项目实施;合计安排3家人工智能领域实验室约22亿元,支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攻关和科研平台建设。在发挥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作用方面,当地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联合相关地市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广东是全国制造大省和人工智能集聚区,当地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为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提供了“试验场”。
此外,当地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600家,构建了以华为昇腾生态、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为代表的全栈式产业链,一大批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迭代升级,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