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大战对美国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12个月内再降息100个基点,这种预期是否合理?
在2025外滩年会上,印度央行原行长、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认为,关税引发的通胀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断言美联储持续降息为时尚早。
“多数人认为,鉴于美国关税实际税率从3%左右升至18%左右,如果三分之二的关税被转嫁,那么通胀率可能上升约一个百分点。但事实是否如此,必须结合当前已然高企的通胀率来考量。有迹象表明关税正在转嫁,商品价格正在上涨,但完全转嫁仍需时日。”拉詹称,关税引发的通胀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而且美国经济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近两个季度的通胀率基本稳定在3%左右。但有一种声音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导致移民数量大幅放缓,从而导致需求下降,这有利于通胀率的回落。拉詹对此明确反对,“移民减少当然意味着供应的下降,但同时也意味着需求的降低,这两方面的影响基本是相互抵消的,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实际发展情况,现在断言美国通胀正趋向2%左右的目标还为时过早。”
拉詹认为,美国在通胀路径方面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数据确实令人有些担忧,净就业岗位增长有所放缓,但这种放缓是否足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工资水平等产生下行压力尚不明确,部分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同样出现萎缩。美联储是否已采取足够措施放缓步伐,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走势。尽管贸易不确定性可能对投资造成一定抑制,但目前尚未看到显著影响,而且美国的消费韧性远超预期,投资活动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依然相当强劲,总体而言,现在断言美联储将持续降息为时尚早。”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受到收入、预期、环境、结构等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
为全年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必要性上升。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菲利普·阿吉翁、彼得·豪伊特与乔尔·莫基尔三位学者,以表彰他们在"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