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工具辅助”到“流程重构”:手术机器人重塑泌外诊疗

第一财经 2025-10-27 21:19:56 听新闻

作者:陈天翔    责编:林洁琛

国产手术机器人从“跟跑”到“并跑”。

手术机器人正重塑泌尿外科精准微创诊疗格局,精准微创诊疗已成为行业新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崔心刚教授日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对手术机器人在各临床科室的应用侧重给出了明确判断,即“无论是进口的‘达芬奇’机器人,还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肿瘤诊疗领域,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结论的背后,是泌尿外科手术对精细度与精准度近乎苛刻的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崔心刚分析:“泌尿外科的几大重点疾病,如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都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高发。以上海为例,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现象的出现,与饮食、生活习惯也有一定关联,通常来说,饮食越精细,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可能越高。”

泌尿外科是手术机器人的主战场

崔心刚在泌尿外科临床一线工作了超二十年,年主刀肾癌保肾等手术800余台,是国内知名的泌尿外科保肾专家,为超过80%的肾癌患者成功实施保肾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泌尿外科手术中,缝合与重建操作极为常见,而传统腔镜手术在这类操作中有明显短板。医生操控半米多长的钳子夹取细小针线进行缝合,不仅操作难度极大,对稳定性的要求也高到常人难以想象。但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却能实现360度灵活旋转,就像医生的手直接深入患者体内,无论是切除病灶还是缝合伤口,都能做到精准又灵活。”崔心刚称,此外,手术机器人的视野放大功能也为手术助力不少,“传统腹腔镜的视野放大倍数在5~10倍,而手术机器人能达到10~15倍,让医生清晰看到手术区域内细微的血管和组织结构,完美契合精准外科的诊疗理念。”

从临床数据来看,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的“主力地位”已毋庸置疑。崔心刚介绍,在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开展的手术中,机器人手术占比高达50%,“在我院,能开展机器人手术的科室包括胸科、肺科、妇科等多个领域,这一占比足以体现泌尿外科对手术机器人的强烈需求。”同时,“达芬奇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所有机器人手术中,泌尿科手术的占比遥遥领先,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泌尿外科对手术机器人的“高依需求”,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多种高难度手术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复杂的肾肿瘤保肾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往往面临器官位置深、操作复杂的难题,虽然传统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但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局限。崔心刚称,为此,临床引入包括“达芬奇”在内的手术机器人辅助治疗方案,实现解剖结构的准确显露与精细重建,借助其独特的内手腕操作系统与高清三维视觉系统开展手术,不仅操作稳定灵巧、手术视野真实清晰,还能更轻松地为患者保留神经血管束,“即便在狭小的骨盆空间内,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前列腺附近神经血管束及副交感神经的损伤。在精细的解剖操作下,能有效保留患者神经。关键是,还能滤除人手因疲劳产生的颤抖,在狭窄的解剖区域进行操作时,机械手比人手更灵活,医生实现精细解剖与精准吻合,从而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大幅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在泌尿外科诊疗领域,复杂肾脏肿瘤的保肾手术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点问题。崔心刚强调:“目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脏功能的肾脏肿瘤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这是我们的特色诊疗项目,尤其是在针对复杂肾脏肿瘤的保肾手术方面,我们的开展比例相对较高。”

何为“复杂肾脏肿瘤”?崔心刚解释道,主要包括内生性肿瘤(肿瘤完全隐藏在肾脏内部,在肾脏表面完全不可见)、肾门部肿瘤、双肾肿瘤,以及孤立肾伴肿瘤等情况。“对于这些类型的肿瘤,如何在彻底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崔心刚介绍,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缩短热缺血时间、精准确定肿瘤边界等方面,积累了独特的临床经验,“这些努力的核心目标是为患者规避肾切除后的严重风险,避免患者因肾切除陷入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的困境。尤其是年轻患者,他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保留肾脏功能对其未来的生活至关重要。”

国产机器人加快追赶步伐

目前,在美国,85%以上的前列腺癌手术已采用手术机器人,而在我国,此类手术的开展例数也在持续增加,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崔心刚坦言:“国外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度极高,几乎每个手术间都配备了手术机器人,在临床治疗中,开放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是主要方式,腹腔镜手术占比很低。以美国为例,部分医院拥有3~10台机器人,还有医生专门专注于前列腺癌手术,累计手术量能达到几万人。”

而国内,只有大型医院才有能力配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上海为例,大型医院会有若干台,但在地级市、县级市的医院,仍以腹腔镜手术为主,很多医院甚至因为缺乏配置证,连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此外,费用与报销政策也成为制约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推广的关键因素,例如,上海已将肾脏保肾手术、前列腺癌手术等4个病种纳入报销范围,其中泌尿外科占2个,患者自付部分仅需6000元;但在其他地区,未纳入报销的手术,患者需要多花费3万~4万元,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不小的经济压力。

不过,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让崔心刚看到了突破困境的希望。“这些年来,国产手术机器人与进口设备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见地缩小。”他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例,“一年多之前,在操作使用国产机器人时,发现在操作丝滑度、灵活性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但相关企业根据医生反馈的问题,快速对设备进行迭代升级,经过一段时间的人机软件磨合,现在,常规手术完全能依靠国产机器人完成,部分复杂手术也可以放心地交付给国产机器人。”

当然,崔心刚也客观指出了国产设备目前存在的短板:“在细节设计上,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仍有差距。比如医生座椅的舒适度、目视镜的适配性——戴眼镜的医生使用时容易碰到镜片,还有操作过程中偶尔出现的顿挫感,这些问题都可能带来潜在的手术风险。但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十分突出,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这对经济条件紧张的患者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极具吸引力。”

目前,已有国产机器人成功出口到国外,不少国外专家考察后,也对国产机器人给予了认可。LongRiver江远投资关注手术机器人领域,自2022年以来从早期发掘到后轮连续支持,已成为多家中国手术机器人公司的重要股东。创始人、CEO张江表示,手术机器人是医疗科技革命的核心赛道之一,是医疗科技从“工具辅助”迈向“人机共生”的关键载体。这一领域不仅承载着医疗技术升级的使命,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传统手术依赖医生经验,而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与精准医疗需求激增,手术机器人通过3D高清视野、机械臂稳定操作及AI辅助决策,能够显著提升复杂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中国也明确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高端医疗装备重点方向,通过创新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医保支付试点等政策加速国产替代。

2024年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数量占比达81.7%。国产企业凭借技术突破、成本优势与政策红利,正从进口替代迈向全球竞争。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正持续改善着患者的就医体验。崔心刚在采访中提到:“现在,前列腺肥大治疗已进入超微创时代。相关手术仅需3~5分钟就能完成,患者手术当天就能出院,几乎没有明显的痛苦感。我们最近还在推进国产水蒸气治疗设备的研发工作,计划对比进口设备的性能进行优化,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治疗选择。”

张江称,技术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从“跟跑”到“并跑”,过去依赖进口的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替代。场景方面,国产厂家在单孔腔镜、远程手术、分体式等场景实现差异化和本地化创新,“这一领域将诞生下一代全球医疗高端装备巨头,而中国必将是这场变革的重要引擎。”

从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广泛应用,到复杂肾肿瘤保肾技术的创新突破,再到微创诊疗方案的全面推广,在崔心刚看来,随着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进一步下沉,未来,将有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精准、高效、人性化的泌尿外科诊疗服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