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基本的原理与理论,国际分工使所有国家受益。”近日,上海浦山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2025外滩年会一场圆桌讨论中强调,全球化总体上对世界是有益的,各国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全球供应链中获益——全球供应链提升了生产率。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分配全球化带来的收益。这是关键所在,因为国家之间分配不均,国家内部群体之间获益也不均,”余永定认为,全球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更公平的收益分配,“每个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国家都试图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余永定认为,对美国而言,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升级自身基础设施、改善利益分配,让普通劳动者、蓝领群体从全球供应链中获得更多好处。
关于中国经常账户和贸易账户长期保持顺差,余永定表示,“早期这样是必要的,因为有中国需要外汇储备等诸多因素。”他认为,中国现在甚至十年前就应该尝试使贸易账户趋于平衡,通过更多依赖国内需求来减少贸易顺差。这也正是中国提出“双循环”战略的背景和意图所在,即更多依靠国内需求。
“尽管仍需继续努力,但确实已有进展。2006~2007年,贸易顺差占中国GDP比重超过10%~11%,如今降至2%~3%。我们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仍需做更多努力。”余永定说。
提及人民币国际化,余永定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推进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方面进展有限。“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推进,但并不过度冒进;我们清楚中国的优势,也清楚中国的短板。我们的态度是理性的,但无论如何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余永定说。
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温和增长态势,全年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4.8%。
WTO总干事还解释了2025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增长强于预期,同比增长4.9%的原因。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墨西哥与美国的博弈,从一开始就不是对称的。
贸易量的变化也在影响着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