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发病率在攀升,进而催生医疗器械行业刚性需求,如何满足这类疾病的筛查、治疗需求,成为医疗器械厂家近年来在布局的重点之一。
以超声影像设备起家的开立医疗,近年来在超声、消化与呼吸内镜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布局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这些高附加值医疗器械领域。
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负担在持续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带来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庞大市场。
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开立医疗正在大力布局血管内超声(IVUS)。相较于传统的血管造影指导,血管内超声通过血管腔内横截面成像,能够对血管和病变进行精确定性和定量评估,为冠心病的精准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在医院中,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科属于核心科室,其相关医疗器械,进口品牌占据优势。既往血管内超声市场也仅有外资品牌,2022年起,陆续有国产品牌进入市场,逐渐打破国外医疗器械在该细分领域的垄断局面。
开立医疗董事长陈志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往公司在超声、消化与呼吸内镜领域上的技术积累,使得公司业务可以进一步往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业务延伸。当前,这两块业务正在起量中。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已从粗放发展走向专业化、创新驱动。公司不过度追求短期财务表现,而是坚定投入研发、深耕临床、走“难而正确”的路。
另外一家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也在重兵布局心血管领域。2024 年 1 月 29 日,公司发布公告,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的方式,使用自有资金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控制权的收购,从而快速切入介入高值耗材领域。
迈瑞医疗曾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同时,当前心血管介入手术渗透率低、手术技术仍在持续迭代升级,心血管领域的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其他领域,国内的行业增速甚至将更高。
整体看,在国产医疗器械厂家国产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进口医疗器械厂家不甘示弱,也在提高竞争门槛。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在即,第一财经记者从GE医疗、西门子医疗了解到,这次展出的产品就有跟阿尔兹海默病(AD)筛查相关。
阿尔兹海默病是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总数已高达约1000万,位居全球首位。这不仅仅意味着庞大的患病人群,更预示着巨大的家庭照护压力和社会经济负担。然而,与这庞大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率极低,大量患者隐匿在社区未被及时发现和确诊,错过了最佳的干预窗口。
PET/CT等核医学影像技术在重疾诊疗中承担着越重要的角色。PET/CT全称“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这是辅助医生检查和发现重大疑难病症的一双“火眼金睛”。
在上一届进博会上,GE医疗旗下最领先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PET/CT MaxApollo在迎来中国首秀,可提前阿尔兹海默病发现罹患风险,便于及早干预。
有临床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核医学科主要承担转诊后的精准诊断任务,当前挑战包括:一是检查费用较高,限制了普及;二是显像剂半衰期短(2小时衰减一半),仅能覆盖大城市及周边地区;三是公众对“核”的恐惧心理需通过科普缓解。未来核医学科需加强与社区的衔接,优化转诊流程,同时提升基层医生对PET结果的理解能力。
在这20个省份中,有12个来自北方地区
诺华过去一年以来一直在积极进行收购交易。通过这些收购,有助于诺华布局未来的管线,以应对包括心衰疗法诺欣妥等重磅药物的专利到期危机。
长寿门诊的风已经在中国刮了两年,但发展规模仍有限。
心脏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现在日益得到AI的“关照”。
企业不应盲目跟风“出海”,“出海”的策略并不适合大部分仍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这些公司在尚未成熟之前,仍应聚焦中国本土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