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公募单季盈利首破2万亿,4000点关口有何调仓伏笔?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33:04 听新闻

作者:曹璐    责编:钟强

从“填坑”到“赚钱”,机会藏在哪?​

继前两个季度实现盈利后,公募基金再度迎丰收季。

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三季度的基金利润首次突破2万亿元,一举刷新单季度历史峰值。其中,公募权益类产品已经收复2022年以来因市场调整造成的全部失地,还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主动权益产品强势回归,与被动指数产品的盈利差距显著缩小,显示出更均衡的市场驱动格局。亮眼业绩的背后,是公募基金对市场行情的把握,重仓股名单明显向AI产业链等科技主线倾斜,光模块等细分领域龙头跃升为核心持仓。

随着四季度市场震荡上行并重上4000点关口,这份“历史级成绩单”背后,或许正暗藏着基金经理们对未来市场主线的判断,以及在关键点位的布局密码。

单季盈利破2万亿

今年三季度,A股与港股市场呈现多板块轮动上涨格局,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单季度涨幅达到25.51%,赚钱效应进一步提升。

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统计,延续上一季度回暖表现,公募基金各类型产品的基金利润均为正值。三季度合计基金利润为2.08万亿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从增长维度看,这一业绩表现堪称亮眼:较上一季度的3856.66亿元环比增加了4倍以上,较去年同期的1.12万亿元增长亦超八成。

至此,公募行业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行业年内累计盈利扩至2.72万亿元,不仅远超2020年近2万亿元的全年盈利纪录,更覆盖2022年至2023年市场调整期间形成的1.87万亿元累计亏损,实现行业盈利修复与规模增长的双重突破。

各类产品中,与股市相关度最高的权益类产品自然在这波回暖行情中成为盈利主力,三季度的基金利润达到1.84万亿元,占全行业盈利的近九成(88.57%)。其中,股票型基金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单季度盈利超过1万亿元。

若从细分角度来看,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产品呈现并驾齐驱态势,二者单季度分别以盈利8789亿元、9512亿元的成绩交卷。这一格局与过去三年被动指数产品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主动管理能力正在逐步兑现业绩价值。

Wind数据显示,主动权益产品(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前三季度累计盈利1.0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倍以上;被动指数产品(包括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基金)同期基金利润为1.09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4倍;二者间的差距从数千亿元缩小至17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若计算权益类产品,公募行业已完成2022年以来的亏损修复,还盈利1418.84亿元;其中主动权益产品经过三个季度的连续盈利,虽仍有7784.71亿元的历史亏损尚未完全覆盖,但较前期已大幅收窄。

从其他类型产品来看,QDII基金格外亮眼,盈利数据逐季递增,三季度甚至突破10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年内合计盈利1836.38亿元,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93.46%)。此外,债券型产品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则保持稳定发挥,二者单季度分别为337.65亿元、449.41亿元。

不过,就单只产品而言,第三季度基金利润超过百亿元的15只产品均为ETF产品,最高者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季度盈利为694.15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次之,为495.77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四只产品则超过300亿元。

重仓股有何调整

在盈利高增的背后,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布局也出现一定调整。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剔除QDII产品)共计重仓3108只个股,较上一季度减少49只,持仓集中度略有提升。从基金持股总市值的角度看,前十大重仓股出现一定变动,但头部个股仍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与上一季度数据相比,宁德时代、贵州茅台虽然仍稳居公募基金前两大重仓股,但二者重仓产品数量增减幅度不同。其中,将宁德时代纳入重仓持股范畴的基金数量有2124只,较上一季度末增加350只;贵州茅台则为1048只,环比减少23只。

不过,随着宁德时代股价在三季度大幅上涨近60%,公募基金整体仍减持了5049.73万股,持股总市值达到2070.74亿元,这也是唯一一只公募基金重仓超过2000亿元的个股。而贵州茅台表现相对疲软,同期股价仅上涨2.45%,同样被减持321.61万股,持股总市值为1236.49亿元。

三季度最显著的持仓变化来自科技板块,尤其是单季度涨幅近80%(79.82%)的光模块(CPO)领域,多只个股获基金大幅加仓并跻身前十大重仓股。如光模块“易中天”三巨头中的中际旭创、新易盛,二者从上季度的17名开外,一跃成为公募基金的第三、第四大重仓股。

其中,中际旭创有新增564只基金产品将其纳入重仓持股范畴,整体加仓7882.56万股;而新易盛的重仓基金数量从630只增至1116只,增持5549万股至2.75亿股;二者三季度股价涨幅均超过170%,基金持仓市值随之增至1100亿元以上。

此外,阿里巴巴-W与寒武纪-U重回前十大重仓股行列。其中阿里巴巴-W被1080只基金重仓,持仓量激增超2亿股,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睿远成长价值等产品加仓均超千万股。寒武纪-U虽在三季度遭减仓919.42万股,但受益于股价上涨120%,持股市值仍升至712.98亿元。

从其他“老面孔”来看,原本排名第三的腾讯控股降至第五,但持仓量增加853.18万股;紫金矿业连续两个季度遭减仓,滑落至第七;中国平安、东方财富则分别以654.25亿元、632.35亿元的基金持股总市值处于第九、第十。

整体而言,电子板块以8629亿元的持股总市值成为公募第一大配置行业,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紧随其后。若从配置角度来看,非银金融、有色金属、计算机和医药生物四大板块是公募加仓的主要方向,单季度增持均超过10亿股。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加仓力度最大的银行板块成为三季度减仓主力,单季度减持53.59亿股。在公募持有的55只银行股中,有47只遭遇减持。其中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是公募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分别达到10.4亿股、9.25亿股、5.36亿股。

慢牛格局下如何调仓

进入四季度,A股市场在震荡中上行,再次冲击重要关口。10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29日上证指数再度上冲,最终定格4016.33点,这是时隔10年再度收盘站稳4000点,并创下2015年8月以来新高。

市场热度攀升背景下,后续走势与调仓方向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基金经理在最新季报中纷纷释放对市场的判断与布局思路。那么,未来行情的主线脉络是否出现变化?

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判断,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慢牛格局。主线集中在AI产业链、反内卷政策受益板块以及受地缘政治影响的供给收缩领域。在他看来,股市的活跃、上行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密切相关。

“投资者普遍认为国内经济已周期性触底,市场走势与多项重要经济数据的回暖相互印证。另一方面,以AI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资本开支、企业盈利及渗透率等方面持续超预期,推动市场主线从海外算力链向国产算力、消费电子及半导体自主可控等方向扩散。”刘斌表示,持续的景气轮动和赚钱效应有效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整体市场依然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在不少板块依然可以找到一些价值低估、拥有绝对收益空间的股票。”银华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李晓星则认为,从相对的长周期来看,随着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增加和宏观经济的逐步上行,一些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消费股可能也会迎来表现时刻。

同时,李晓星也表示,一些有股息保护的、资产负债表较好的公司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在未来也将给投资者带来绝对回报。在操作策略上,李晓星认为,在缺乏消费贝塔的背景下,整体采取低配传统顺周期、挖掘结构性机会的策略。

对于年内最热门的科技板块,李晓星表示,AI仍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主线。国产算力需求端旺盛,供应链瓶颈在逐步解决,展望明年高增长可期。此外重点关注AI硬件创新带来的消费电子相关投资机会。

百亿基金经理谢治宇则从更审慎的角度解读市场,他认为,以光模块和PCB为代表的海外算力板块继续成为驱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随着估值定价开始向2026年的业绩进行切换,部分投资者对行业长期的景气度产生疑虑,主要理由是尚未在终端应用领域看到AI模型的广泛渗透”。

此外,谢治宇进一步提醒,技术路线的迭代给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带来不确定性:“无论是模型侧各家大厂对于效率的不同追求,还是硬件侧集约化要求对于供应链的挑战,都会影响到相关公司长期的内在价值。面对一轮大的技术浪潮及科技股投资,需要同时保持乐观和谨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