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屈宏斌:如何迈向中等发达国家

第一财经 2025-10-30 11:00:07 听新闻

作者:屈宏斌    责编:任绍敏

这条路绝非坦途,但战略方向无比清晰:对内“放水养鱼”激活消费巨浪,对外“点满科技”冲击产业巅峰。

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了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细品之下,可谓“字越少,事越大”。

目标解读:从“匈牙利守门员”到“斯洛文尼亚梦幻区”

一个灵魂拷问:什么叫“中等发达国家”?联合国、世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三大国际权威,自己都吵吵嚷嚷没个标准答案,搞得像一场没有统一评分标准的选美。

幸好,我们有自己的“参考答案”。外交部官网的“国家概况”栏目,直接给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捷克、匈牙利贴上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标签。其中,匈牙利以人均GDP约2.3万美元的水平,光荣担任了这个俱乐部的“守门员”。

但这只是“基础版”目标。如果我们把世界平均水平视为发达世界的入场券,那么“中等发达”的含金量就得往上再蹦一蹦。IMF数据显示,这个水平大概对应全球第34名,也就是斯洛文尼亚(人均GDP约3.3万美元)所在的“梦幻区”,再高一点的标准是发达国家人均GDP平均值,约为4.5万美元。

中国目前人均GDP约1.4万美元,全球排名第70。这是一场需要持续以百米冲刺速度跑完马拉松的经济奇迹2.0。

增长双引擎:一边“放水养鱼”,一边“攀登科技树”

对于发展目标,旧有的“基建+房地产+金融”三板斧显然不够。未来有两个核心动作:“扩大内需” 和 “壮大新动能”。

1.扩大内需:关键是让年轻人敢花钱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提法非常微妙。它意味着,我们既要能造得出东西,也要有人买得起东西。否则就是“高端产能,低端循环”。

于是,一个可行又有效的建议浮出水面: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将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从每月不到200元,用三年时间提升至1000元。这一招,堪称“一石三鸟”:

对老人:是实实在在的尊严和生活改善。

对80、90后:这是他们的父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数据显示70%以上的90后的父母是农村户口)。父母养老金翻了五倍,相当于直接卸下了他们肩上的赡养负担,这群消费主力军才真正敢去考虑“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家居”。

对经济:这不仅是民生,更是最高效的“消费刺激计划”,是在社会结构的根部“放水养鱼”。

2.壮大新动能:把“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点满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攀登人均GDP高峰的“攀岩绳”。未来产业格局非常清晰:

传统产业:别想着淘汰,要“全链条赋能”,也就是给所有行业都装上AI大脑和绿色心脏。

新兴产业:在“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领域,我们要的不是参与,而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工业元宇宙这些新副本,也得抓紧开荒。

未来产业: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的概念,就是我们的“技术储备”,决定了十年后我们手里握的是王炸还是对三。

此外,“航天强国”和“交通强国”的提法,意味着我们要从“地球圈”卷向“太空圈”,同时把国内市场的水泥墙拆掉,变成畅通无阻的统一大市场。

开放新棋局:从“接单”到“定规矩”,从“引进来”到“闯出去”

内部循环要打通,外部循环也得升级。

1.制度型开放:以前我们主要吸引外资和商品,是接单生产。现在我们要玩更高阶的——参与乃至主导规则、标准和监管体系的制定。简单说,从“玩家”向“裁判兼玩家”转变。

2.维护多边贸易:面对各种“小院高墙”和“去中国化”的噪音,最好的回应就是用产品说话。让更多“含新量”“含绿量”更高的中国智造,卖到全球更多角落,实现市场和产品的“双提升”。

3.拓展双向投资:未来五年是中国资本扬帆出海的“大航海时代”。国内竞争激烈?那就去全球开分基地。在高科技、绿色能源、数字基建等我们擅长的领域,推动“产业链整体出海”,把投资变成影响力。

总而言之,2035年的目标,是一张分量极重的考卷。它要求我们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一个孝顺的子女(通过养老改革释放内需),一个顶尖的工程师(通过新质生产力攀登科技树),一个精明的国际玩家(通过高水平开放整合全球资源)。

这条路绝非坦途,但战略方向无比清晰:对内“放水养鱼”激活消费巨浪,对外“点满科技”冲击产业巅峰。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极限挑战,而我们,都是这场史诗级闯关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作者系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