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20年间普惠金融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增长,更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普惠金融与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同频共振。
作为城商行的佼佼者,北京银行积极投身到普惠金融的浪潮中,深度参与,对普惠金融战略进行了深化实施。
2022年以来,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实现了年均34.3%的增幅,普惠金融增量扩面背后,充分体现出北京银行推动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把普惠金融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深入推动,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北京银行逐渐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之路。
普惠金融新高地
打造“AI+金融服务”新范式
2022年11月,北京银行普惠金融专属APP“小巨人”2.0版本升级发布,标志着北京银行普惠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新征程的开启。
北京银行这一数字化转型举措,可谓眼光独到、恰逢其时。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由最初的“增量扩面”阶段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快速发展与迭代升级,普惠金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All in AI”,正是北京银行坚决践行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体现。
在2023年推出专精特新专属产品“领航e贷”的基础上,2025年北京银行对“领航e贷”进行升级,融入AI基因,打造以AI驱动推出“领航AI贷”。据悉,“领航AI贷”是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的智能化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依托前沿大模型技术,将企业资质、技术专利、税务研发投入等关键数据实时录入AI模型,通过科贷指数识别企业成长阶段、评估技术价值与产业潜力。目前授信期限最长三年,能够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同样是基于AI、数据驱动,北京银行围绕客户收并购、投融资需求,打造了“智投e合”智能投行生态系统,该系统是市场首个“数据驱动+AI匹配+一键沟通”撮合平台,截至目前,已为超100家客户发布撮合项目,其中超五成为科技企业。
不论是以金融算力重新定义线上融资模式的“领航AI贷”,还是在并购金融价值撮合链利用AI打造“智投e合”智能投行生态系统,北京银行利用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的特色化发展,让北京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品牌成为特色,是经营理念和战略落地的一脉相承。
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通过推动AI技术在普惠金融的深度应用与能力生成,走在了数智化转型的第一线。数字发展动能成为普惠金融的“智能引擎”,也是北京银行步入全面数字化经营2.0阶段的直接见证。
作为科技金融的先行者,北京银行已累计为5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1.2万亿元。
通过在普惠金融数字效能提升,北京银行打造了自身普惠金融的新高地,实现了在差异化赛道的聚焦。又一次体现出普惠金融作为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在北京银行长远发展中的战略支撑意义。
架构、机制和产品
“三驾马车”拉动普惠金融高速发展
作为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韧性、社会稳定和创新活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等主体提供正外部性,使整个社会得到了帕累托优化,从而增进民生福祉与国家综合实力。解决小微企业难题,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12年前我国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自此北京银行便积极投身到普惠金融的浪潮中,深度参与。急小微之所急,想小微之所想。当“服务小微企业”成为北京银行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时,一条围绕普惠金融的多元特色发展之路,逐渐清晰可见。
要想做成、做好一件事,从基础架构入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既然普惠金融是一大重点战略,北京银行给出的答案是,建立总分行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体系,从总行到分化再到支行,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首先是总行科技金融部负责统筹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分行设立科技金融部,组建普惠专营团队,建立信贷工厂、小微专属审批中心;支行打造专营支行、特色支行、综合支行相互补充的服务模式。从战略到战术,从理念到落实,垂直管理,层层递进。
管理架构搭好后,紧随而来的是与之相适配的机制制定与完善。北京银行的做法是,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细致落实,到内部考核激励机制的不断强化,北京银行的普惠金融机制建设有特色、有力度、有效果。
架构、机制和产品,是普惠金融战略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在完善管理架构、强化机制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北京银行从产品端入手,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丰富普惠金融产品矩阵,推出一系列产品集群,进一步升级普惠线上续贷产品,支持“一键申请、模型自动审批”。
此外,北京银行将普惠金融的落实围绕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展开,打造伴随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深入洞察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金融需求,为企业主动适配不同类型的特色产品,助力企业融资、支持企业发展。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北京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6.03 亿元,较年初增长385.17 亿元,增速17.27%。通过再贴现、转贷款等政策性产品支持民营、小微、个贷等客户超七千户,有效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打破传统信贷思维
普惠金融与科创金融联动
在庞大的小微企业中,科创类小微企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
科创企业大多是轻资产型,资产以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构成为主。在传统信贷思维中,对无形资产信贷资质的认定不足,往往要比有形资产更难获得融资,因此科创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就更为明显。
但在北京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中,一个个非典型案例,打破了传统信贷的思维模式,让外界看到了北京银行的创新与突破。
一个案例是,北京银行苏州分行实现对某小微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与认定,将其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科目,据此完成授信审批并通过数字人民币完成贷款发放,帮助企业实现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到数据资产价值变现的升级。
这个案例中,北京银行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深入研判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特点和融资需求,不局限在传统定价思维,从“看财务报表”变为“看公司未来”,对未来而不是对当下估值。充分证明当普惠金融与科创金融有效结合和联动,不仅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深度赋能,同时提升了银行机构的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普惠金融与科创贷款的联动打开突破口后,有望做更多延伸。一个延伸方向,便是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纳入银行产品及服务的设计和升级的逻辑中去。
北京银行同样给出了一个模板:为科技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以及全方位合作和陪伴式成长。
服务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彰显社会意义
在小微企业之外,普惠金融的另一位重要维度,则是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众所周知,普惠金融能够突破传统金融机构在地域上的限制,将偏远地区人口纳入服务范畴,使其享受到开放、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通过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落地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为当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当地产业培育和发展,通过产业振兴方式间接提升地区人口收入水平。
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深耕北京区域,但其不仅为北京地区的乡村振兴下力气、投资源,同样积极落实北京市对口协作合作工作,聚焦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重点地区,为其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赴新疆和田、江西赣州、北京怀柔等9 个帮扶村开展驻村工作,做好精准帮扶工作。
例如,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在为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销发行3.4 亿元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项目中,项目资金分别投入到尼勒克县西部片区产业融合发展与吉木萨尔县城市东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奇台棚户区改造金奇家园等共计60个关键项目中,有效缓解了相关项目因资金短缺而面临的困境,为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北京银行不断钻研开拓、打开创新思路,让乡村振兴工作更加可见可感。在2025年中报中,北京银行也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聚焦关键领域、突出区域特色、强化数智赋能、打通产业生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