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报解读|前三季度国产、进口葡萄酒调整仍未见底,无醇化能否破局?

第一财经 2025-11-03 14:09:54 听新闻

作者:栾立    责编:乐琰

国内持续低迷的葡萄酒行业亟待找到新增长点。

今年前三季度,国产、进口葡萄酒市场下滑趋势仍未见底,国内主要葡萄酒上市公司业绩依然整体双降,多家酒企亏损。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无醇葡萄酒进口金额却有双位数增长,能否为国内持续低迷的葡萄酒行业开辟一条新的增长赛道。

葡萄酒仍在下滑

“啤酒企业能想到往啤酒里加茉莉花茶,葡萄酒企业里没有人才么?”在某股吧里,投资者发帖质问张裕葡萄酒管理层。

刚刚公布的张裕(000869.SZ)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2亿元,同比下降3.7%;归母净利1.9亿元,同比下降16.3%。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6.5亿元,同比下滑4.4%,实现归母净利润191.7万元,同比减少31%,也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按照此前公布的34亿元的年营收目标,距离完成还有较大的差距。

张裕也是国内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其业绩表现也是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缩影。威龙股份(603779.SH)三季报实现营业总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17.4%,归母净利润-1154.9万,同比止盈转亏;中信尼雅、莫高股份、ST通葡三季报营收也分别下滑了2.2%、36.5%和16%。

不止是国产葡萄酒继续下滑,进口葡萄酒日子也同样不好过。此前富邑葡萄酒集团宣布,由于中国市场动销持续走弱,决定下调2026财年业绩指引,中国市场自6月以来动销持续走弱。初步数据显示,9月销量虽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但仍低于公司原定计划。富邑集团称,酒类消费结构变化是主因之一,尤其是大型宴席活动受到明显影响,导致消费场景收缩。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国内2升以下瓶装葡萄酒进口额10亿美元,进口量为1.1万升,同比减少了15%和3.4%。

在此前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张裕总经理孙健也表示,受经济环境影响,葡萄酒作为非刚需产品的特性,导致其消费量和消费场景出现了偏长期的“断崖式”萎缩。除了外部环境,国内葡萄酒企业在产品、渠道和营销上的投入不足,也导致葡萄酒消费面临“边缘化”风险。

潮饮荟创始人殷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葡萄酒市场面临的困境并未发生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醇化能否破局

葡萄酒消费一直未能复苏,主要是中国葡萄酒消费主要集中在社交场景,而葡萄酒的家庭消费场景却没有跟上。而家庭消费较少又与长期以来国内酒饮消费习惯,以及葡萄酒长久不接地气的市场和品牌培育工作有关。

在业内看来,虽然行业内包括张裕、王朝等头部酒企已经在营销、产品端作出调整,包括一批如西鸽酒庄等在产品、市场更扎实的新锐酒庄涌现,但调整过程漫长,特别当下,如何吸引更多消费者接触葡萄酒还没有找到好方法。

不过记者注意到,今年进口酒中,低醇和无醇产品的数量在快速增长。2025年1月-8月,低醇饮料进口金额为5961万美元,同比增长31.4%;无醇饮料(包含无醇葡萄酒)进口额约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记者从部分酒商处了解到,今年以来葡萄酒生意整体仍在下滑,由于外部因素影响,低度酒、啤酒和无醇葡萄酒的销售比往年更好。

而这一变化也让行业看到了新机会。在今年秋季糖酒会期间举行的中国首届无醇葡萄酒峰会上,多方也看好无醇葡萄酒的市场前景。美夏酒业市场负责人Dan Siebers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消费者不是不喝酒,而是在寻找新的饮酒方式。特别是当下理性饮酒、健康生活的理念不断渗透,特别是在追求“不醉、不宿醉”的新型社交需求中,无醇饮品正在替代传统烈酒或高酒精度葡萄酒。

今年以来,国内葡萄酒企业也在推出低醇或轻口感的葡萄酒新品,来降低消费者触达门槛。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王旭伟认为,无醇与低醇酒的发展并非短期风口,而是消费健康化、功能细分趋势下的结构性长期机会。

不过在走访中,也有部分酒商反馈,此前也曾采购过低醇、无醇葡萄酒产品,但市场动销表现却一言难尽,本身低度酒赛道的竞争就非常激烈,低醇和无醇葡萄酒在价格、风味上并不占优势。

在WBO商学院院长杨征建看来,中国无醇葡萄酒还存在消费者认知不足、品牌分散、技术壁垒与保鲜难题等痛点,预计到2030年市场才会进入普及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