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40+1”洞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杭州“双轮驱动”竞速具身智能新赛道

杭州日报 2025-11-05 14:13:04 听新闻

责编:罗懿

杭州已集聚产业链各环节企业700余家。

近期,杭州在具身智能领域捷报频传:国际领军企业敲定落户,本土团队扬威国际赛场,一条以技术攻关与产业集聚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杭州已集聚产业链各环节企业700余家,并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地方性法规,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注入“芯”动力

全球认知机器人准“独角兽”

Neura中国总部落户

昨天,记者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萧山经开区”)采访时获悉,全球认知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德国Neura Robotics中国总部已落户江南科技城机器人小镇。

据了解,德国Neura Robotics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德国梅青根,专注于认知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其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认知协作机器人MAiRA,凭借多传感器融合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了“看、听、触”一体化的人机交互能力。公司产品线还包括自主移动平台MAV、轻量级机器人助手LARA、个人助理机器人MiPA以及人形机器人4NE-1,形成了覆盖工业、医疗、物流、服务等多场景的产品矩阵。

今年6月,德国Neura Robotics与萧山经开区签署了Neura中国总部落地协议。9月26日,Neura中国总部公司——Neura机器人正式在萧山注册成立,计划总投资1.35亿欧元。除了生产基地建设,Neura在中国的战略布局还包括筹建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等,旨在构建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助力杭州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Neura中国总部落户萧山经开区,不仅是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标志着萧山经开区在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生态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创新枢纽的战略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合作落地与萧山以“芯模”“芯创”“芯机”三大产业社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三芯”布局形成战略呼应,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双重动力。其中,位于萧山经开区信息港小镇的“芯创社区”聚焦“AI+医疗”方向,正全力打造AI医疗应用创新示范区,其沉淀的多模态数据处理、智能场景适配等能力,可与德国Neura Robotics的机器人技术跨界融合,探索医疗辅助机器人等前沿应用。依托萧山超10亿元人工智能政策包中的算力券、模型券等扶持举措,Neura机器人更可快速接入区域创新网络,实现技术与场景的高效转化。

近年来,杭州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抢先布局、率先发展,奋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标杆城市。萧山经开区内江南科技城机器人小镇,是浙江省首个以“机器人”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目前已集聚机器人产业及相关企业272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形成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Neura机器人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在认知机器人、人机协作等方向的创新能级,助力萧山经开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彰显“硬实力” 大数云智联合浙大团队IROS大赛折桂

日前,在杭州落下帷幕的IROS(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 2025四足机器人挑战赛上传出捷报:余杭区良渚新城企业大数云智联合浙大APRIL实验室,凭借完善的系统设计、高效的自主导航、鲁棒的地形自适应运动控制,夺得自主导航组世界冠军。

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权威赛事,本次挑战赛吸引了全球多支顶尖团队参与。比赛设置了楼梯、阶梯场地、K形护栏、托盘堆、坡道等一系列复杂崎岖地形,全面测试机器人的机动性、稳定性和智能控制系统。“我们自主研发的足式机器人全身控制器,可实现足式机器人手臂和腿的协同控制,突破传统分步控制极限,并且通过引入多源感知数据,实现了基于环境感知的地形自适应步态,极大增强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鲁棒性。比赛中的所有障碍场景,机器人都能零失误完成适配。”大数云智副总裁任杰说,这一技术在抢险救灾、空间探索、恶劣环境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据了解,这已是该团队在四足机器人领域连续第二年斩获殊荣。“在IROS 2024四足机器人挑战赛中,我们是唯一一支完整完成自主导航的队伍,并荣膺总冠军。此外,在ICRA 2024四足机器人挑战赛中,我们也赢得了遥操控竞赛组的冠军。”该团队负责人说。

这一成就彰显了该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也标志着余杭在具身智能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近年来,余杭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到2030年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产业总量突破207亿元。

一方面,余杭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培育和招引工作,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2024年,余杭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企业119家,其中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另一方面,余杭优先推荐机器人产业优势产品和企业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企业,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省级以上首台(套)装备企业12家。

此外,余杭还创新发布《余杭区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围绕“引导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品应用推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配套支持”等四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为余杭区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余杭将聚焦机器人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等技术瓶颈,加快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与应用场景,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向着打造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产业高地目标稳步迈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