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在全球经贸格局加速重构背景下,金融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分论坛也同期举行。
来自中外监管层、金融机构及学术界的重磅嘉宾热议全球贸易变局,并表示中国正以高水平金融开放链接全球资源,助力全球资本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论坛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表示,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去年以来,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配套发布《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吴伟称,上海将持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营商环境,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资本“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的热土。
从上海看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提升
具体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不断提升。
吴伟提到,今年1~9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6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覆盖股票、债券、期货、保险、信托、外汇等多个领域。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成为吸引全球资本、定价全球资产的重要平台,股票总市值、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前列;此外,全球持牌金融机构达1796家,其中外资机构占比约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
吴伟强调,上海将围绕三大方向深化建设。首先是搭建跨境投融资便利桥梁,依托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为跨境金融服务提供灵活高效解决方案,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节点城市,助力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链合作。
其次是激发全球贸易与产业新动能,创新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保障全球供应链资金畅通。
此外,在金融合作生态方面,将持续完善金融法规政策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同时拥抱金融科技浪潮,为全球经贸发展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金融赋能经贸发展,共建开放生态圈
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以视频方式发表致辞称,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全球经贸合作机制受损,不过跨境贸易投资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新兴贸易投资逆势增长,数字、绿色、智能等领域国际合作方兴未艾。
在此背景下,中国也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全球经贸提供动力。盛秋平称,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59万亿元(全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其中进口额约2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布局,开展产供链全球合作,中国经贸更加融入全球经济。
对于深化商务和金融良性循环,盛秋平提出,将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支持金融机构深度参与。针对外贸外资形势变化,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完善走出去配套金融服务,更好支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加强银企对接,帮助受冲击的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护航优质企业出海。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结合具体实践提到,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不断重塑,催生了跨境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商业银行要加快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持续探索科技赋能,有效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链上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跨境结算、融资、风控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扩大开放中也要守住安全底线,”盛秋平也强调,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双边合作,扩大人民币使用,支持上海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同时强化风险防控。此外,深化与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探索与更多银行和保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则提到,世界格局加速变化,为适应变化需要金融资源助力经济转型。具体看来,这类“转型基金”可以投入生态、气候、AI、医疗等战略领域;金融工具方面,市场需要更多的双边工具,推动中国、法国企业进行互相融资,进一步发展中法金融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实体企业跨境贸易便利化提高
“伴随着国际贸易格局重构,中国和越来越多国家的经贸关系持续深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用正当其时。”张辉提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商业银行要把握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机遇,完善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体系,有效满足海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贸易投资和风险对冲需求。
针对如何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化程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会上称,为帮助企业减轻汇率波动的影响,降低结算成本,人民银行自2019年起试点跨境人民币自由结算,通过减审批、简流程、缩时限,并配套离岸贸易、外贸新业态、境外贷款、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场景政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结算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与安全。
“上海作为全国首批人民币跨境使用试点城市,持续先行先试。”苏赟进一步称,目前已落地境外人民币借款、经常项下集中收付、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四项创新业务,并出台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
具体实践中,跨境清算公司副总裁万泰雷会上称,实体企业作为跨境贸易的主力军,其结算效率、资金管理等痛点一直是金融服务关注的核心。针对这一需求,相关机构主要通过产品创新赋能与平台桥梁连接两条路径提供精准服务。这些服务均基于深度市场调研,紧扣企业实际需求设计,通过本地合作银行即可触达,为企业提供标准化、便捷化的跨境金融解决方案,切实提升实体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便利性与抗风险能力。
此外,在大宗商品领域,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维多(中国)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区财务总监谢喜全会上提到,当前中资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尤其在海外资源端项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结算与融资模式迎来重要机遇。通过将项目融资与人民币深度绑定,服务商及科技企业在下游采购环节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可将合同期限灵活延长,从而有效降低全链条外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