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开展首日,浙江省交易团收获大单——在11月5日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分论坛上,浙江企业与来自德国、美国、巴西、瑞士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供应商达成24项进口采购协议,签约金额约145亿元人民币。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采购结构更“高精尖”。省商务厅对外贸易管理处副处长赵赛介绍,技术装备、医疗器械、药品等高端产品占比有所提升,折射出浙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需求,“浙江企业希望通过扩大优质进口、深化国际合作,为产业链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浙江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采购合同。“通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这几年,我们核心检测场景中的自有和国产设备试剂占比一直在提升。”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经理马小艺表示,未来将继续借助进博会平台对接国际前沿技术资源,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事关百姓餐桌的农畜产品同样是大手笔。当天,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和两家巴西企业签署了总计5000万美元的牛肉订单。“巴西牛肉多汁嫩滑、高蛋白质,契合当下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该公司进口二部经理陈童透露,这几年,公司和巴西卖家的订单额每年都有5%至10%不等的增长。“进博会给了我们绝佳的商谈机会,大家面对面规划来年的合作业务,市场拓展稳中有进。”陈童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签约,企业对接也是论坛的重头戏。经过前期的精准配对,当天,70家外方企业与杭州灵伴科技、杭州云深处、水晶光电等近300家浙江企业共聚一堂,围绕数字经济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等具体事项沟通洽谈。这些外方企业涉及13个国家,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知名企业约占60%。
“浙江十分注重创新和技术发展,营造了支持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高科技公司前来创业。”主营特种化学和高新材料的世界500强企业陶氏集团已连续8年参加进博会,其亚太首席技术官傅利亚说,“我们正在数字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寻求合作伙伴,期待我们的材料产品可以帮助浙江伙伴解决现实问题。”
开放层次更深、合作主体更广。
《行动方案》提出四方面举措。
形式上仍然是汇聚“产、寿、健”的一站式综合保险保障方案和一体化风险管理服务。
霍克希尔德表示,在关税上涨、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创业者要重新思考战略,超越传统的出口模式,拥抱数字化连接,并且创建一个价值驱动的生态系统。
很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将首次参展,并带来首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