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上,17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项目获奖。其中,来自杭州的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和之江实验室的南湖计算框架入选。
2025年领先科技奖吸引了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申报方的积极参与,共征集400余项有效申报成果,涵盖大模型、智联网、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这些领域也成为全球科技界对数字化未来的共同关切和积极探索。
获奖项目中,基础研究组有2个,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启蒙: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以及清华大学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器件及架构基础理论”。
关键技术组10个,包括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关键技术及应用、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天通卫星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低空智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GLM大模型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工业Al的未来:诺基亚面向具身智能的生成式智能体仿真训练平台(NGAST)、合成数据和真实数据驱动的VLA具身智能大模型、剧本驱动多模协同的高拟真数字人技术、南湖计算框架、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平台ROCm以及实用化大规模高速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关键技术与应用。
工程研发组5个,包括ALTO Robotics:实现制造业无缝自动化的创新方案NODE、GitHub Copilot:新一代编程智能体、千帆星座卫星规模化研制、RAER Therapeutics:专注罕见病疗法的创新开发平台以及通义千问:开源开放的基础大模型。
17个入选项目中,来自杭州的两个分别是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和之江实验室的南湖计算框架。
阿里巴巴是国内首批开源自研大模型的科技公司。从2023年通义千问正式开源至今,共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超越美国Llama大模型系列,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通义大模型覆盖不同大小的“全尺寸”及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灵活适配不同场景,服务客户超百万,参与代码开发、硬件制造、智能座舱、药物研发和太空探索等。
国际调研机构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通义为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大模型。此外,通义千问支持 119 种语言和方言,向全球用户开放。基于通义千问,英伟达、微软、DeepSeek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开发了衍生模型,阿联酋推出了低成本推理模型,日本企业正在开发辅助漫画创作的生成式AI,不少东南亚国家也有了基于本国母语的大模型。
“领先科技奖”是2023年设立的面向互联网领域的国际性科技奖项,以“引领科技前沿创新、倡导技术交流合作”为宗旨,涵盖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工程研发三类成果。该奖项由2016年启动的“世界互联网领先成果发布活动”全面升级而来,至今已连续10年面向全球征集互联网领域领先科技成果,累计收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项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