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中国的透析患者数量已过百万,但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得许多患者难以及时启动或长期维持透析治疗。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如何推动透析治疗普及,引发关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达到385.47万人,占到全球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的36.7%。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终身治疗,存在持续性的慢病管理需求,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中国的透析治疗渗透率并不高,根据IQVIA2023年发布的《中国终末期肾病白皮书》,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率不足30%,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75%的透析渗透率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仍以血液透析为主,血液透析一周内需要多次往返医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腹膜透析可以居家进行,如果是夜间用自动腹膜透析设备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白天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腹膜透析之所以还无法普及,患者的认知和接受度不高、腹膜透析设备和药物的支出成本较高也是制约因素。
第一财经记者从参展企业万益特了解到,该公司今年已推出了RPM(远程患者监测与管理系统)-APD(自动化腹膜透析解决方案设备直租)项目。
“万益特在中国构建了高适配性的一站式智慧居家透析解决方案,涵盖腹膜透析药品、设备、耗材以及居家透析相关服务。今年推出的RPM-APD设备直租项目,是我们在提升疗法可及性和患者体验方面的重要尝试。通过这种灵活租赁模式,我们希望为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打造可负担、高可及、高质量的智慧居家透析方案。”万益特中国区腹透业务副总裁崔玄说。
万益特中国区医学事务与临床发展资深总监姚强表示,自动化腹膜透析结合远程监测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帮助医护更早识别潜在风险、优化处方方案,还显著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与安全性。公司将持续推动相关疗法的本地化研究与数据积累,帮助医护以更科学的方式改善患者的长期结局。
在进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楠表示,当慢性肾脏病患者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患者需长期接受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在中国,推动腹透治疗的规范化和普及化仍是重要任务。“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技术与规范化管理,让更多患者能够在家中接受安全、高效的治疗,从而减轻医疗体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