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浦东将吸引更多“合伙人”关注和投资浦东养老,打造全国银发经济新高地。
11月8日,上海国际养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表示,浦东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养老服务企业产业,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性的养老理财产品,丰富多层次多业态的养老保险供给,强化养老金融产品对企业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消费的标准体系,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同时,“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也将纳入浦东老龄工作“十五五”规划和“十五五”养老服务发展扶持政策。
浦东是上海全市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2024年浦东户籍老人达113万、老龄化率33.47%,个别街道的老龄化率近50%。根据今年银发消费调查显示,浦东年支出3万至5万元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近一半,银发人口将接替年轻人口成为首位需求主体,一个万亿元级市场空间正加速释放。
目前,浦东布局了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拥有182家养老机构、超过3.6万张床位以及2000多个社区养老设施,总数量居全市首位,构建起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前沿的医养结合实践经验,全区60家养老机构设置了内设医疗机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服务功能已实现全覆盖;智慧助医陪诊平台惠及老人3600多人次,形成了领先的医养融合新模式。
在庞大的养老刚需基础上,浦东也形成了养老的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比如,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在浦东集聚、且实力雄厚,为养老科技注入强劲动能。
在底层支撑上,以“中国芯”驱动“适老芯”,紫光展锐、翱捷科技等芯片企业提供强大底层算力,破解智慧养老产品“芯片卡脖子”和“算力适配难”的瓶颈。在健康管理上,浦东发布了国内首个PD-1、首个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产品(Car-T)、全球首创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华堂宁,涌现出博睿康、阶梯医疗等脑机接口前沿科技企业,精准应对老年慢性病与康复辅助需求。
在养老体验上,傅利叶智能推动大语言模型在人形机器人康养陪护场景落地,绘话智能的“小白”陪伴机器人入驻浦东“养老+人工智能”实景实验室,擎朗机器人则在浦东多家养老院实现送餐、送药全流程智能化
当前,浦东正通过系统谋划,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养老产业生态。一方面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激励。在《“十五五”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财政扶持意见》中,首次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列为区级财政扶持重点,通过产品补贴、电子消费券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其次,浦东打造产业地标,推动集聚发展。2022年挂牌成立的浦东智能养老产业园(张江园区)已集聚近80家创新企业,形成了“科创策源-产品供给-支持平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同时,浦东还首创“实景实验室”,破解应用瓶颈。在川沙养护院打造“养老+人工智能”实景实验室,供得印、绘话等企业的创新产品在真实场景中测试迭代。目前,擎朗投递机器人、得印智能轮椅与二便护理机器人已在多家养老院规模化应用。
此外,浦东还发布了推荐目录,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发布涵盖四大类的适老化产品推荐目录,并建立与政府采购、机构招标的优先推荐衔接机制,提升优质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普及率。
浦东连续举办两届浦东银发经济发展大会,并全力将注册用户46.5万的“浦老惠”平台升级为官方版“养老淘宝”,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推广网络。
同时,浦东还深化养老金融合作,赋能全产业链。在开展“养老服务批次贷”(已为5家机构融资近4000万元)、预收费监管(监管资金超5000万元)等探索基础上,浦东又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贷支持、资金监管、保险创新、消费促进、生态共建、金融教育等六大领域深化合作,为浦东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并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浦东经验”,为全国银发经济发展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