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于11月18日在广州南沙举办。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十五五’中国经济展望”为主题,一众中国经济领域大咖齐聚,共同把脉中国经济的最新发展与未来机遇。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会上介绍,如今中国制造占全球制造的规模达到30%以上。近300年来,产生过如此现象的,只有英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中国制造不仅规模最大,而且在档次质量、产品结构上出现重大变化。”黄奇帆表示,中国制造在汽车、造船、电力装备、高铁、新能源领域实现“五大领跑”,在新材料、生物制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实现“五大并跑”。未来,要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十五五”到“十六五”期间其比重达到35%以上,到2050年达到40%,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黄奇帆指出,在新格局下,中国制造出现3个新的发展特征:一是在科研创新上形成自立自强研发体系,在“从0到1”原始创新、“从1到100”成果转化和“从100到N”产业链集群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二是产业链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过去的“两头在外”转变为“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产业集群,80%的附加值在国内形成。三是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深化,近10年年均引进外资超过1200亿美元,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吸引力。
在黄奇帆看来,中国制造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中国制造业呈现出两大全球性特征:一是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制造业总规模30%以上,成为继英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达到此量级的国家。二是质量与结构实现重大突破,在全世界工业十大关键领域中,中国已在造船、高铁、汽车、电力装备和新能源领域实现“领跑”,并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现代信息技术五大领域与发达国家“并跑”,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局面得到显著改观。
对于中国制造业面对的资源消耗过高、产值利润率偏低、全要素生产率不足等挑战性问题,黄奇帆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题关键,也是中国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他建议,从增量来看,需要重点发展中央提出的十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存量来看,基于现有的工业制造业存量体系,应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化及数字智能化的发展,依托绿色低碳与数字智能技术赋能现有的生产体系,尤其应重点抓好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拉动GDP增长最大的板块、最大的主体。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也指出,高质量发展牵系于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五五”期间,国家对广东有新的要求,社会对广东亦有新的期待。广东要着力于构建大科创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科研能力和应用技术转化能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并推动更多生物医药、游戏、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技术落地。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依然需要发力于科创和协同,建立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郑永年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培养更多的工业人才,科研经费要向年轻人倾斜,资金流向则要抓小放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建立“耐心资本”。为建立共同大市场,既要把“底线”“红线”守住,又要适度放松监管,并进行制度型开放,在横琴、前海、河套、南沙试点与港澳进行规则对接与机制衔接,并逐渐以点带面扩散至整个大湾区。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去年的经济规模统计数据已超纽约和旧金山湾区。如果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能够融合起来,到2035年或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与科创中心。
“我们现在布局的领域很宽,未来要做的事还很多。”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展望“十五五”,格力电器将不断创新、科技赋能,实现广东企业传统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作为我们制造业来讲,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新的品质生活需要,这就是新质生产力。”董明珠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企业应当义不容辞地走在前面,做好工业设备和消费产品,同时企业应当具备利他思维,除了自身谋求发展,也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成长。
本届论坛的举办地广州南沙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重要战略性平台。今年是南沙建区二十周年、自贸区挂牌十周年。南沙地处广深港和广珠澳创新走廊交会点,依托南沙科学城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成功实现全球首次“深海采火”、完成十五运会火种采集重大任务,国之重器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落地见效。
“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南沙,是商业航天的沃土。”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顾行发指出,我国商业航天已正式进入服务民生领域的新阶段,202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与低空经济一同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应用场景丰富,有陆地、有海洋,兼具生态保护需求与湾区建设机遇,加上开放的思维、丰富的经济资源、充足的人才储备和软硬结合的技术实力,能够推动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南沙正成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这不仅能助力DDE计划破解地球演化与可持续发展难题,更能通过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为人类认知海洋、守护海洋生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专家组组长成秋明认为,南沙的海洋科技创新优势尤为突出,作为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其与港澳的科技合作畅通高效,能够充分借助港澳科研力量实现协同发展。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认为,南沙与香港可以从携手打造中国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合作领域等方面深化合作。
“新三样”在年内普遍取得了较好的股价表现。
县域经济的特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微观实践。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关键部署与重要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