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近期,互联网平台收购支付牌照持续升温。继同程通过旗下艺龙网收购新生支付后,小红书完成了对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支付”)的控股;58同城在今年10月拍下圣亚云鼎支付剩余70%股权;抖音和快手也已在去年分别完成支付牌照的收购并加速整合。与此同时,多家头部平台旗下支付机构同步启动增资、扩容动作,反映互联网巨头对支付业务的战略投入正在进入新一轮高潮。
然而,收购之后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支付牌照集中进入续展周期的背景下,不少被收购机构面临经营基础薄弱、要素达标不足等问题,续牌的不确定性上升。今年以来,央行已注销7张支付牌照,支付行业的“长期有效”不再等同于“永久有效”,行业合规要求整体趋严。
互联网平台加速支付牌照收购
近日,工商信息显示,小红书全资子公司宁智科技已100%控股东方支付。据悉,后者是央行2011年首批发放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持证机构,具备互联网支付资质,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
在此之前,同程集团关联企业艺龙网以约3亿元收购新生支付100%股权,随后将注册资本增至3.3亿元。据央行备案信息,新生支付获批业务覆盖全国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及部分省份银行卡收单,属于综合型支付机构。目前新生支付的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全国)、支付交易处理Ⅰ类(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福建省、四川省),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
58同城今年10月则以2385万元拍得圣亚云鼎支付70%股权,并在此前已通过股权质押方式控制其余30%股权,实现对公司的完全掌控。圣亚云鼎支付虽规模不大,但具备线上支付相关业务能力。
抖音与快手是更早完成布局的两家。抖音集团先后收购合众易宝和联动优势,线上线下支付资质齐备,并在今年初将抖音支付注册资本从1.5亿元大幅增至31.5亿元。快手则在2024年通过关联方完成对北京华瑞富达支付的收购。
伴随收购热潮,互联网平台旗下支付公司增资也在加速。从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年初一次性增资30亿元,到腾讯旗下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增资至223亿元,再到京东旗下网银在线的注册资本提升至15亿元,唯品支付近日注册资本也从1亿元增至2亿元。
不过,相较之下,B站的支付牌照收购历程并不顺利。2021年,B站运营主体以约1.18亿元拍得甬易支付65.5%股权,但实际控制人变更申请未获央行宁波分行受理,最终由其他机构接盘。
为何热衷收购支付牌照
互联网平台为何密集收购支付牌照?综合业内人士观点来看,一方面是监管端鼓励明确权责;另一方面是平台商业化节奏加快带来的需求。
“过去支付牌照更多作为‘备选资产’,但今天的互联网平台把支付视为战略底座,重要性已接近物流、云服务等基础能力。没有自有支付体系的平台,很难在交易闭环、用户路径、反洗钱与大额支付环节维持高稳定性,业务规模越大约束越明显。”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随着平台业务场景日益丰富,交易、数据、资金的闭环需求更强。支付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平台的变现能力、风控能力以及跨场景扩展能力。2024年开始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新规”)明确的“一控一参”新规,也使得平台无法再通过代持等方式规避持牌要求。同时,在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下,长期依赖第三方处理支付数据将带来商业和合规风险,自持牌照由“加分项”变成“必选项”。
“支付是‘超级平台’的核心能力,也是商业模式闭环的关键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胥莉认为,电商、直播、内容分成、跨境业务、数字化营销等场景均涉及频繁的资金流转和结算要求,若依赖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仅效率受限,还存在合规风险。持牌后,平台可在账户、分账、风控、数据分析等环节自主搭建体系,为后续金融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同时,尾部支付机构普遍面临场景匮乏、业务规模不足、合规成本高企等问题,与平台形成互补。上述业内人士称,以旅游场景为例,同程的机票、酒店、景区等多个业务模块需要频繁的分账、对账、结算服务,新生支付可以成为连接用户与服务商的统一结算节点,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也有助于平台向外输出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面临续展和合规考验
然而,与收购热潮并行的,是支付牌照续展审核的全面趋严。王蓬博指出,央行近年来对反洗钱、备付金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要求持续加码,而不少被收购的支付机构存在历史基数薄弱、技术投入有限等问题。若无法在整改期内达到新规要求,2026年集中到期的一批牌照续展面临不确定性。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央行公布支付机构续展信息,抖音支付、乐刷支付等13家机构获批“长期”有效的支付牌照,但另有六家机构续展中止、不予受理或主动退出。与此同时,人保支付的牌照于7月1日被注销,至此业内累计被注销牌照数量达到103张,年内已有7张牌照退出市场。
这也意味着,尽管部分机构获得“长期有效”的牌照,但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业内人士强调称,新规要求的注册资本、备付金比例、业务连续性能力等,只是合规达标的第一步,后续在身份识别、交易监测、接口管理、商户审核等方面的监控力度仍将持续加强。
在王蓬博看来,支付行业正沿着优胜劣汰的路径稳步发展。未能续展的机构,有的因集团战略调整选择退出,有的则因历史累积的合规压力而被迫离场,再加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机构主动放弃。总体来看,不合规经营、业务竞争力不足以及战略调整,是机构退出的主要原因,也体现出监管在推动行业“优胜劣汰”中的筛选作用。
“支付机构必须在多个环节建立坚实的合规防线。”王蓬博强调,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应严格按照规定核验用户身份,杜绝匿名或虚假注册;在交易信息管理上,要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并规范化设置与上报;在支付接口管理上,要防止接口违规转接,避免被用于非法交易;在商户管理环节,要落实实名制,严格审核资质,同时监测交易行为,有效防范套现、洗钱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