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两部标准图集《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产品系列图集(混凝土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产品系列图集(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以及一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钢—混凝土组合模块化建筑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深圳在此前发布的两项模块化地方标准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构建起模块化建筑“3+2”标准体系,为模块化建筑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产业指引。
作为广东省“综合型模块化建筑试点城市”,深圳以标准化、产品化为路径,全力推动模块化建筑持续深入发展。2023年,深圳率先发布《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与《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成功填补了“混凝土+钢结构”模块化建筑领域空白。此次发布的《规程》作为广东首部组合模块专项规范,覆盖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验收全流程,明确多层和高层钢—混凝土组合模块化建筑技术要求,进一步筑牢安全耐久、节能环保底线。3项地方标准的发布,实现了当前模块化建筑三大结构体系的全覆盖。
此次发布的两部标准图集首次实现模块化建筑的标准化,提供混凝土和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全专业全套技术图纸,意味着深圳分阶段、有步骤地形成了标准化部品产品库。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创新的建筑方法,通过将建筑分解为预制模块,在工厂制造后运输至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而成。模块化建造方式不但大大提高建造效率,还大幅提升建筑品质,使整体居住更加舒适。截至目前全市模块化建筑实施面积超160万平方米,培育了一批模块化建筑龙头企业,打造了华章新筑保障房项目、立新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龙华中心医院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
因整体渗透率仍待提升,装配式建筑仍存在不少优化空间。
此次制定的标准草案进一步明确管理人人选提出的程序规则、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
作为世界城市日起源地以及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上海正以城发大会为载体,打造世界城市日上海永久主场。
这两个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深圳在拓展标准化领域、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未来几年,在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国家将强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