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向游资套利路径隐现:“炒小、炒新、炒妖”,借纳入港股通安全撤退

第一财经 2025-11-24 19:23:25 听新闻

作者:王方然    责编:石尚惠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这些标的普遍具有流通盘小、上市时间短、创新药概念等特点,更容易成为资金炒作的对象。

随着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规模突破5万亿港元,其在港股市场的定价权正持续提升。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港股通成交额占比已达23.6%,持仓总市值突破6.3万亿港元。这标志着内地资金已成为港股市场流动性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市场结构深刻变革的背后,新的风险因素正在积聚。业内观察发现,部分内地游资正通过系统化的资本运作,利用港股通机制进行跨市场套利。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宁铂表示,2025年以来,游资已形成“选中标的—暴力拉升—助推入通—被动资金接盘—成功出货”的完整运作链条。

以药捷安康-B(02617.HK)为例,该股在纳入港股通前股价涨幅超136%,纳入后单日涨幅一度达115.58%,但随后出现单日暴跌53.73%的极端行情。类似的剧烈波动,在多只新纳入港股通的医药股中同样显现。这些标的普遍具有流通盘小、上市时间短、概念热门等特点,更容易成为资金炒作的对象。

南向资金占比增加

Wind数据显示,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规模在11月10日突破5万亿港元之后,仍在持续增长。24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港股市场85.71亿港元,使得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37万亿港元。

拉长时间线看,“北水”南下已成为推升港股流动性的核心力量之一。Wind数据显示,港股通南向资金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4年初的15.6%攀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23.6%,显示出内地资金在港股市场定价权的提升。从持仓规模看,截至三季度末,港交所数据显示,港股通持仓总市值突破6.3万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超90%,约占香港股票整体市值(三季度末为49.9万亿港元)的12.7%。

从A股经验看,个人投资者普遍偏好短线交易,平均持股周期较短,更易受市场情绪驱动。业内担忧,此类风格可能通过南向渠道传导至港股。内地资金的“A股式”操作风格会否改变港股生态?

不过,从资金结构分析可见,南向资金仍以长线机构资金为主导。招商证券研报估算,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的市值三季度末超1.4万亿元,占港股通持仓总规模的25%左右;公募基金港股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港股通持仓总规模的比例升至18%左右。

私募基金与个人投资者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截至2025年7月21日,已经获得9号牌照(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资产管理类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的内地私募共有87家。个人投资者则主要通过港股通ETF等工具参与市场,三季度可投港股ETF的净流入规模环比增加超过1896亿元。

“整体上看,南向资金的投资风格注重基本面,并未呈现散户化特征。‘炒小、炒新、炒妖’仅仅是短线资金(如游资等)的个别行为,并不具有普遍性。”宁铂称。

从整体市场角度看,第一财经注意到,今年以来,恒生指数与沪深300的相关性进一步增强。Wind数据显示,两者的日涨跌幅1年滚动相关系数从2024年至今一直处于波动上升状态。与之对应,港股的波动率也有所上升。恒生指数的近20日波动率,在2024年9月前基本在20%上下浮动,但去年10月、今年4月一度突破50%。

游资南下港股炒作路径隐现

今年以来,内地游资南下港股市场的操作手法呈现显著进化。宁铂表示,内地短线资金(以游资为代表)南下港股市场的手法日趋精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本运作链条:“选中标的—暴力炒作—助推纳入港股通—内地被动资金接盘—游资成功出货套现”。

“与过去单纯的题材炒作不同,2025年游资的核心进化在于巧妙利用港股市场的制度性规则(尤其是港股通纳入机制),为自身构建了一个‘安全退出’的通道。”宁铂分析,其目标不再是与其他散户“博傻”,而是瞄准了规模庞大、被动操作的内地ETF。

以药捷安康-B为例,该股在纳入港股通前出现显著异动。

宁铂分析称,内地游资选中作为创新药题材的药捷安康-B后,通过港股通和香港本地券商分仓,在短期内快速建仓。随后,借助利好传闻或微小业绩进展,开始连续大幅拉升股价。

Wind数据显示,药捷安康-B今年6月上市后股价持续上涨,截至9月8日涨幅已超过136%。9月,药捷安康-B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振幅高达11.5倍,日均换手率持续高企。

业内认为,短期炒高此类个股股价的难度并不大。一名港股投资人士称,许多新上市港股流通盘较小,大部分股份被基石投资者锁定。“通过质押基石股或签署‘抽屉协议’等方式,配合绿鞋、回拨等机制,在小流通盘环境下极易放大股价波动。”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4年修订)》,符合以下条件的联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将纳入港股通标的: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符合特定市值要求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所有A+H股上市公司在联交所上市的H股。其中,恒生综合小型股需满足在调整考察日前12个月内的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50亿港元的要求,若上市时间不足12个月则按实际上市时间计算市值。

这也意味着,想要纳入港股通,首先要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指数的成份股筛选基于过去12个月日均市值排名,随着市场行情变化,纳入门槛会相应调整。

“港股通成份股定期调整,其中一条重要标准是考察期内的平均市值。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可纳入港股通)的市值门槛是动态的。”宁铂认为,游资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将药捷安康-B的平均市值在考察期内推高至纳入阈值之上。由于计算的是平均市值,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股价至关重要。游资在拉升后会高位震荡,全力维持市值,确保其满足纳入条件。随着恒生指数公司季度检讨结果公布,药捷安康-B因市值达标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随后自动进入港股通标的。

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内地追踪恒生指数或相关行业指数的ETF,以及部分指数增强型基金,必须根据指数成份调整,在生效日前后被动买入股票。

“由于被动资金的买入行为是程序化的、不计成本的,为游资提供了巨大的、确定的流动性。游资趁机将前期持有的巨额筹码再高位派发给这些ETF,实现完美套现。”宁铂分析,股价的波动性风险,由此从活跃的游资手中,转移至持有ETF的广大内地散户基民身上。

以药捷安康-B为例,Wind数据显示,自9月8日被调入港股通标的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截至9月15日净买入306.25万股。同期,公司股价在9月12日上涨77.09%,9月15日更是大涨115.58%。

但随着资金抽离,这类个股股价往往波动剧烈。9月16日,药捷安康-B突然上演高台跳水,截至收盘下跌53.73%,股价从679.5港元掉落至192港元。

由于数据限制,目前暂无法直接锁定哪些属于“提前建仓的南向游资”。然而第一财经观察发现,除药捷安康-B外,多只个股在被纳入港股通前股价已提前异动,入通后波动剧烈,呈现一定共性。

以佰泽医疗(02609.HK)为例,在港股通纳入名单公布前,其股价已于8月下旬从低位启动,成交量显著放大。成为港股通标的后,该股于9月15日单日涨幅超过50%,9月16日再涨28.03%,但自9月17日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均超10%。

脑动极光-B(06681.HK)同样在纳入港股通后出现剧烈波动,股价在9月11日至14日期间从5.6港元一路涨至11港元以上,然而9月17日起接连大幅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新纳入港股通的标的多集中于医药赛道,尤其是具备“创新药”概念的个股。这些公司多为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自由流通股本较小,在南向资金集中涌入时,更容易引发股价剧烈波动,形成“暴涨暴跌”现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