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液奶增长见顶,乳企“蛋白战争”才刚开场

第一财经 2025-11-25 16:08:26 听新闻

作者:栾立    责编:陈姗姗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液奶复苏缓慢,乳企正在寻找新的结构性增长机会

液奶市场迟迟未见复苏,乳企已开始为后液奶时代的竞争布局。

近日,蒙牛旗下专业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伊利在近期投资者会上也透露,将优先布局益生菌和蛋白质补充剂赛道。

在业内看来,随着液体蛋白市场的快速增长,一场围绕“蛋白质”的无声战役已在乳业巨头间全面打响。

乳企密集入局蛋白赛道

蒙牛乳业(02319.HK)公布的信息显示,迈胜新一轮融资由仙乐健康(300791.SZ)领投,高瓴创投和蒙牛创投跟投,融资规模近亿元,但未透露具体数字。

迈胜是蒙牛2023年内部孵化的运动营养品牌,主要产品包括能量胶、电解质浓缩液、液体蛋白等,产品逐步向大众运动健身营养赛道拓展。新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体系升级、产品矩阵和市场拓展等。

此前迈胜由其控股股东蒙牛提供资金、研发平台和供应链支持等,但此次领投方有所变化,仙乐健康为国内营养健康食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制造、包装、物流及市场营销服务等。

记者近日多次致电仙乐健康未获回应。蒙牛集团方面表示,仙乐健康将在供应链、循证营养研发及产品开发等方面为迈胜提供协同支持。

记者注意到,近期还有多家乳企正在加码蛋白赛道。在伊利投资者日上,伊利董事长潘刚表示,中国乳业已从单纯追求增速的“量增”时期,全面进入以多元化、精细化需求为导向的“质升”新阶段,“结构性增长”正在取代“普适性增长”。伊利预计,2030年国内成人营养品整体规模将超3000亿元,下一步将优先布局益生菌和蛋白质补充剂赛道。

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也推出多款高蛋白配方乳制品。圣元老君堂也推出了液体蛋白特殊膳食补充剂,后者也是圣元乳业内部孵化的健康食品和营养补充品的子品牌。

液体蛋白市场机会几何

外界看来,国内液态奶市场连续两年处于下滑状态,也冲击了乳企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主要乳企业绩受液奶业务拖累,均有不同程度地放缓或下滑。相比之下,国内快速增长的液体蛋白需求令乳企关注。

近日,利乐公司、恒天然和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生酮饮食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液体蛋白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下称 白皮书),2024年到2027年,全球高蛋白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6%,液态产品占比37.7%。目前国内蛋白质补充主要还以粉剂为主,液态蛋白的占比只有24%,但增速可观,2024年国内主流电商平台液体蛋白市场同比增长478.4%,尚处市场增长早期。

此外,液体蛋白类产品用途广泛,涵盖青少年至中老年营养补充、运动人群营养、体重控制等多个方面。且液体蛋白中,牛奶蛋白和乳清蛋白是主流原料,与乳企业务重合。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乳企布局蛋白赛道本身就具备供应链优势,有助于其向营养赛道和全品类方向转型,这也意味着新的业绩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尽管消费品赛道整体投资遇冷,但保健品与营养品领域却逆势活跃。企查查数据显示,该领域今年已发生27起融资事件,超过去年全年,且早期融资(A轮及之前)占比过半。

在业内看来,老龄化、功能细分化也带来了更多多样化的需求,也推动了蛋白补充剂市场的发展,也为乳企带来机遇。

《白皮书》显示,以运动市场为例,我国运动人群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38.5%,约5.6亿人。据QYresearch预测,中国运动营养补充剂市场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23.3%,远超全球增速。

记者了解到,达能、雀巢等国际乳业和食品企业均已推出针对运动人群的液体蛋白产品。例如,达能在欧洲将YoPRO打造为高端专业的高蛋白乳制品和零食品牌,主要服务于健身、健康生活及注重营养的年轻消费者,近年来实现强劲增长。而国内液体蛋白市场尚未形成头部品牌,对乳企而言仍存在发展空间。据魔镜数据,2024年迈胜液体蛋白产品全平台销售额达1370万元,同比增长1179%。

不过在宋亮看来,国内蛋白补充剂市场并非空白,比如国内蛋白粉的品牌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专业品牌,乳企拓展该领域初期将面临消费者与渠道认可度挑战,因此还需要强化研发,思考如何在细分功能赛道进一步建立差异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