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无线经济规模近8万亿,多地加快产业布局

第一财经 2025-11-27 20:06:14 听新闻

作者:桐欣    责编:杨志

无线经济占GDP比重由5.3%提升至5.9%。

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构成,无线经济正在移动通信、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等领域实现多元场景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无线经济规模在2024年已达到7.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十四五”以来,无线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由5.3%提升至5.9%。

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下称“报告”)显示,无线应用新需求层出不穷,大量无线类新产品不断问世,无线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大量涌现,无线技术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无线产业边界不断拓展

作为新经济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经济是以无线电频谱作为先导性基础资源、以无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与治理模式的新形态。

无线经济内部结构分为无线产业、无线赋能。无线产业是指以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基础载体,以无线技术为驱动力的电子元器件、终端、系统、网络和服务的企业集合。

“当前无线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结合,推动消费电子、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智能等领域新产品、新应用发展提速。无线产业边界正不断拓展,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成为产业发展新空间。”报告称。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无线产业规模达到3.4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43%,占GDP比重为2.6%;无线赋能规模为4.5万亿元,占无线经济比重为57%,占GDP比重为3.3%。

从省份分布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位列无线产业总量第一梯队,广东、北京、上海位列无线产业占GDP比重第一梯队。无线产业不断带动推进这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分省份无线赋能规模看,广东、江苏、上海位列无线赋能总量第一梯队;广东、重庆、上海位列无线赋能占GDP比重第一梯队。

在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的同时,无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无线产品主要品类包括手机、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等电子消费产品;此外,无人机、具身智能等新型无线产品不断涌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在互联网接入设备使用情况方面,个人可穿戴设备占28.6%,略低于笔记本电脑使用占比(30.9%),高于电视使用占比(24.5%);智能家居设备占比21.4%。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出货量累计3.14亿部;蓝牙耳机出货量超1.1亿台,同比增长19.0%,其中开放式耳机出货达2492万台,同比增长212%,远超颈戴、头戴等形态式耳机。

“随着无线技术和网络不断演进发展,无线连接规模屡创新高,已成为衡量无线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报告称。

多地加快布局无线产业

在无线经济整体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多地正在加快布局无线技术融入新型工业化和未来产业发展。“各地无线经济资源禀赋各异,催生特色发展态势。”报告称。

例如,广东去年公布的《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10月底印发的《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1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促进城市空中交通应用方面,该措施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交通规则和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该措施还提出“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例如,支持发放低空旅游文体消费券,推动旅行社开展低空旅游业务,与有条件的景区、通用机场合作开发观光旅游、主题游等业态和产品。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目前全国30个省份已将低空经济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据预测,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去年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无线电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3个赋能方向,即促进频谱要素赋能产业发展创新、开展频谱资源供给创新试验示范、建强产业发展电磁空间安全保障。在构建未来产业频谱支点方面,该《意见》提出,聚焦未来智能发展趋势,推进移动信息网络产业测试服务能力集聚,支持6G技术研发和电磁兼容试验,助力芯片模组、智能终端等前沿技术突破;聚焦未来空间发展方向,支持卫星互联网地球站建设运行和电磁环境保护,助力低空领域飞行试验开航和电磁频谱保障,畅通未来产业发展电磁空间环境。

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无线经济企业聚集地,浙江以无线电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无线技术创新和无线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报告举例称,浙江省无线电产业基地(衢州)于2022年成立,目标是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无线电产业基地建设先行区、无线电管理创新赋能先导区,三年来已累计招引数字经济和无线电领域企业55家,相关企业实现营收超4亿元,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未来,无线技术将沿着空天一体、通智一体、通感一体方向发展。5G/6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手机直连卫星、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无线电设备爆发式增长,电磁环境日益复杂。

报告提醒称,良好的电磁环境是无线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无线电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是促进无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