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钱持续涌入市场,创投行业迎来阶段性拐点

第一财经 2025-11-28 19:20:08 听新闻

作者:郑娜    责编:李娜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科技正在成为创投关注的焦点。

创投行业正在新一轮周期中积蓄力量。在11月27日举行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投中信息CEO杨晓磊判断,2025年,创投行业迎来情绪与数据同步改善的阶段性拐点,对于即将到来的2026年可以乐观一点。

从数据表现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创投市场的各项指标出现回暖。据投中信息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新成立创投基金规模达1.78万亿,同比上升10.25%;投资事件规模达9120亿,同比上升19.98%;得益于二级市场这一年的良好表现,退出规模约5835亿元,同比增长一倍有余。

这其中,国资已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资金力量,杨晓磊提及,其占比高达75%-80%,发挥着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其作为出资人的活跃度进一步上升。

除了国资以外,市场另一个重要的力量是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杨晓磊提及,AIC过去几年对市场的参与度逐渐提升。

据工银投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胜东在大会上披露,全国5家AIC累计投资落地规模已达数万亿元,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这一力量还在不断壮大。在今年5月中旬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曾表示,为更好地发挥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金融监管总局将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近来,包括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首批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AIC均获批,且注册资本在百亿级别。

在投资方向上,AIC颇为看重硬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投中信息统计,2024年-2025年11月,AIC累计投资22起,主要涉及半导体、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上述三家新成立的AIC也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及“专精特新”企业。

陆胜东也表示,在投资策略方面,工银资本紧跟政策要求,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大对“小而美”的科创项目投资布局,重点布局四大方向:一是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国家级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四是包括新能源储能设备在内的关键技术领域。

据杨晓磊观察,越来越多的长钱正在进入市场,社保、AIC、国家级创业基金,它们存续期超长、收益驱动、市场化运作。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正在从“资金从哪里来”转向“资金投向哪里”。

“过去几年行业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没有钱,不知道钱从哪儿来,不知道募资从哪儿募。我觉得未来几年大家遇到可能是另外的问题了,是到底应该投啥?”杨晓磊表示,“今天的产业是否能承担这么多资金?是否有足够多的早小硬的长期绩优的企业值得被投资?这是大家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有一点点‘幸福的烦恼’。”

展望2026年,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也指出,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和科技创新将形成多重驱动力,尤其是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应用端发展,将助力智能制造与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新旧经济交汇。

结合历史经验,荀玉根判断,当前市场处于牛市中期,基本面逐步改善,科技类行业仍有扩散空间,而智能制造的发展潜力和高ROE行业的成长,有望提高未来中国股市的回报中枢,为资本市场和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